松花粉
【药材名称】松花粉【拼音名称】songhuafen
【别名】松花、松黄(《唐本草》)。
【科属】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花粉。
【产地】主产浙扛、江苏、辽宁、吉林、湖北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甘,温。入肝经、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
【中成药】共有 10 种中成药使用松花粉: 扶正化瘀胶囊 复方牙痛宁搽剂 松花散 哮喘丸(哮喘金丹) 降脂减肥片 清肺止咳散 哮喘丸 扶正化瘀片 降脂减肥胶囊 花芪胶囊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调服。外用:干掺或调敷。
【注意】
《本草衍义补遗》:"多食发上焦热病。"
【附方】
①治风眩头旋肿痹,皮肤顽急:松树始抽花心(状如鼠尾者佳,蒸细,切)二升,用绢囊裹,入酒五升,浸五日,空腹饮三合,再服大妙。(《元和纪用经》松花酒)
②治酒毒发作,头痛目眩,或咽喉闭闷,或下利清水,日数十行,形神萎顿:松花一两(焙),陈皮五钱,川黄连五钱,甘草二钱。俱微炒磨为末,与松花和匀。每早晚各服二钱,白汤调服。(《本草汇言》)
③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便秘:松花粉一钱,冲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久痢不止,延及数月,缠绵不净:松花每服三钱,食前米汤调下。(《本草汇言》)
⑤治婴儿湿疹:松花粉一钱,炉甘石粉一钱,鸡卵黄三个。先将鸡卵煮熟,去白取黄,再放金属小锅煎熬,即有卵黄油析出,取油去渣,用此油调松花粉、炉甘石粉涂患部,一至三次(已化脓者无效)。(《健康报》1955年10月28日)
⑥治尿布皮炎:松花粉撒布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外伤出血:松花粉外敷伤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采收储存】
4~5月开花时,将雄球花摘下,晒干,搓下花粉,除去杂质。
【炮制工艺】
筛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化学成份】
含油脂及色素等。
【原形态】
1.油松(《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短叶松、红皮松。
常绿乔木,高15~25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褐色,呈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枝轮生,小枝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芽长椭圆形,棕褐色。叶针形,2针一束,稀有3针一束的,较粗硬,长10~15厘米,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为暗灰色,外表常被薄粉层。花单性,雌雄同株,均为松球花序;雄球序长卵形,长1~1.5厘米,淡黄绿色,簇生于前一年小枝顶端;花开后成葇荑状,雄蕊多数;雌球序阔卵形,长7毫米,紫色,1~2枚着生于当年新枝顶端,多数珠鳞成螺旋状紧密排列,胚珠2枚;珠鳞下面有一小型苞片,与珠鳞分离。松球果卵形,长5~8厘米,直径3~5厘米,在枝上能宿存数年之久,鳞突较隆起,鳞脐亦突出,呈钝尖形。种子具翅,呈不十分规则之椭圆形,稍扁,紫褐色或褐色,具油汁胚乳。花期4~5月。果热期翌年9月。
生长于山坡。分布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河南、山东等地。
2.马尾松,又名:山松(《生草药性备要》),青松、台湾赤松、铁甲松。
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树皮红棕色,成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常轮生,红棕色,具宿存鳞片状叶枕,常翘起,较粗糙;冬芽长椭圆形,芽鳞红褐色,叶针形,2针一束,细长而柔韧,长13~20厘米,叶缘具细锯齿;叶鞘膜质,灰白色,永存。雄球序椭圆形至卵形,开后延长成葇荑状,黄色,雄蕊具2花粉囊;雌球序椭圆形,肉紫色。松球果卵状圆锥形,长4~7厘米,直径2.5~4.5厘米,果鳞木质,鳞片盾菱形,鳞突较平坦,微具脊,鳞脐小而短,微凹或微凸。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生长于山地。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3.云南松,又名:飞松。
常绿乔木,高达30米。树皮幼时红褐色,渐老则呈灰褐色,深纵裂并呈片状剥落。枝轮生状;冬芽粗大,圆锥状卵形至圆柱形,红褐色,鳞片披针形,被有白色透明薄膜。叶针形,3针一束,长15~25厘米,边缘及中肋有细锯齿;叶鞘永存。雄球序聚生于当年生小枝的下部,黄色,圆柱形,长2~3厘米,外有一苞片承托;雌球序单生,近于幼枝顶端,鳞片紫褐色。松球果卵状圆锥形或椭圆状圆锥形,长4.5~10厘米,直径4.5~7厘米,成熟时咖啡龟;果鳞长圆形,鳞背稍隆起或显著隆起,鳞脐微凹。种子卵状或椭圆形,黄褐色。花期3~4月。果期11~12月。
生长于山地。分布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
以上三种植物的幼根或根白皮(松根)、幼枝或幼枝尖端(松笔头)、叶(松叶)、花粉(松花粉),球果(松球)、树皮(松木皮)、树脂的加工品(松香)、木材中的松脂(松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
主产浙扛、江苏、辽宁、吉林、湖北等地。
【性状】
干燥松花粉为淡黄色的细粉末,用扩大镜观察,呈均匀的小圆粒。体质轻飘,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不沉于水。气微香,味有油腻感。以黄色、细腻、无杂质、流动性较强者为佳。
【各家论述】
《本草经解》:"松花,味甘益脾,气温能行,脾为胃行其津液,输于心肺,所以润心肺也。益气者,气温益肝之阳气,味甘益脾之阴气也。风气通肝,气温散肝,所以除风。脾统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也。可酿酒者,清香芳烈,宜于酒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松花粉图片

松花粉

松花粉1

松花粉2

松花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