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刺玫花

刺玫花

【药材名称】刺玫花
【拼音名称】cimeihua
【别名】刺玫花
【科属】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
【产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酸;甘;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和胃;止咳。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吐血,肋间神经痛,肺痨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采收储藏】
6-7月花将开放时采摘,晾干或晒干。

【临床应用】
治月经过多,刺玫花3-6朵,煎水服。

【原形态】
山刺玫,又名:刺玫蔷薇、野玫瑰。

落叶灌木,高0.8~2米。根木质,粗长,暗褐色。枝暗紫色,无毛,小枝及叶柄基部有成对的皮刺,刺稍弯曲或直。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长圆形或阔披针形,长1~3.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尖或稍钝,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有粒状腺点及短柔毛;叶柄有腺体;托叶宿存,长1厘米,下部2/3与叶柄合生。花单生或2~3朵;深红色,径约4厘米;萼片窄披针形,与花冠等长,全缘,果期时增大。果实球形或卵圆形,径1~1.5厘米,红色,具宿存萼。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于林缘开阔地及河岸边,山坡灌丛间及杂林中。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性状】
1.性状鉴别:花蕾略呈类球形,直径1-2cm,偶有苞片2枚。花托类球形与花萼合生,花梗具短腺毛;萼片5,卵状披针形,长1.5-2.5cm,边缘具短柔毛和腺毛,萼筒无毛;花瓣深玫瑰红色,久贮呈棕褐色,倒卵形;花柱短于雄蕊,柱头圆形密被绒毛。气微,味涩微苦。

2.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红棕色。①腺毛长84-255μm,多着生于花萼表面,头部为多细胞,扁球形,直径61-150μm,柄部细胞多列性。②非腺毛长130-680μm,密生于花萼内表面,外表面较少,单细胞多弯曲,表面光滑。③草酸钙簇晶多分布于花萼及花冠表面。④花粉粒极面观类三角形,大小为23(21-27)μm×25(22-30)μm,赤道面观类圆形,大小为25(22-30)μm×26(22-30.4)μm;具3孔沟;表面有点状雕纹。⑤气孔多为不定式。

【摘录】《中药大辞典》
刺玫花图片
刺莓果
刺莓果
刺莓果1
刺莓果1
刺莓果2
刺莓果2
山刺玫
山刺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