鲃鱼
【药材名称】鲃鱼【毒】【拼音名称】bayu
【别名】鲃鱼
【科属】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的肉。
【产地】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
【性味】【性味归经】甘,热。小毒。
【功能主治】补肾阳;壮腰膝。主肾虚阳痿;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50-100g;或晒干研末,入丸、散。
【采收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
锯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头小,稍尖,头的背部成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联,唇后沟不相联,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大,侧线鳞28~32。背鳍条3,8、9,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后缘有粗糙的锯齿,背鳍起点前有一平卧向前的倒刺。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条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数个体的鳞片前缘呈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鱼更为明显,有时腹鳍和臀鳍末端稍带黑色。
【生境分布】
生活于江河的上游,栖息于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食物主要为腐败的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产卵期约在4月间。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
鲃鱼图片

鲃鱼原生态

鲃鱼美食

鲃鱼

鲃鱼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