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紫苏子

紫苏子

【药材名称】紫苏子
【拼音名称】Zi Su Zi
【别名】苏子、黑苏子。
【科属】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中成药】共有 97 种中成药使用紫苏子: 小儿止嗽金丸 儿童清肺丸 感冒解毒灵颗粒 双解胶囊 复方紫苏油软胶囊 蛤蚧定喘丸 橘红片 橘红丸 苏子降气丸 止咳橘红丸等。
【应用】
1、咳喘痰多。本品性主降,长于降肺气,化痰涎,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用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痰多胸痞,甚则不能平卧之证,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若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温肾化痰下气之品,如《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
2、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如紫苏麻仁粥(《济生方》)。
【配伍效用】
1、苏子配伍陈皮:二者皆能理气化痰、止咳定喘。但苏子质润,功擅降气消痰,尚能温中降逆;陈皮性燥,长于理气化痰,并可理气和胃。相伍为用,燥润并施,则燥不伤阴、润不留痰,共奏化痰止咳、降气定喘、和胃降逆之功效,用于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喘痰多、胸膈满闷;痰浊中阻、胃失和降之呕吐、呃逆等症。
2、苏子配伍杏仁:苏子辛温,下气利膈消痰、润肺平喘;杏仁苦温,降肺气以化痰止咳平喘。二者合用,其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更著。且二药皆入肺与大肠,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之胸膈满闷、咳嗽气喘以及伴有大便不通者。
3、苏子配伍紫菀: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功擅降气;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嗽,长于润肺。二者伍用,共奏化痰止咳、下气平喘、利膈宽胸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痰不利、胸膈满闷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5~10g;煮粥食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微炒,用时捣碎。
【炮制工艺】
1、紫苏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炒紫苏子:取净紫苏子,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有爆裂声,表面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晾凉。
3、蜜紫苏子: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净紫苏子内拌匀,稍闷,用文火加热,炒至深棕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kg紫苏子,用炼蜜10kg。
4、苏子霜:去净紫苏子,碾如泥状,加热,用布或吸油纸包裹,压榨去油,如此反复操作,至药物不再黏结成饼为度,研细。
【贮藏储存】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炮制作用】
1、紫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的功能。生紫苏子润肠力强,多用于肠燥便秘或气喘而兼便秘者。
2、炒紫苏子:炒后辛散之性缓和,温肺降气作用较佳,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气喘咳嗽。并炒后气香、质脆,易于粉碎和提高煎出效果。
3、蜜紫苏子:药性缓和,不易耗伤正气,长于降气平喘,润肺止咳。用于肺虚喘咳或肾不纳气的喘咳。
4、苏子霜:能降气平喘,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苏子含脂肪油和维生素B1。苏子油芳香,可以制上等肥皂,亦可供给医药上使用。从苏子油中可以提取紫苏精。紫苏精比蔗糖甜200倍,但无营养价值。种子和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已分离出9种黄酮甙,2种黄酮和5种花色素甙。果实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鞣质等。
2、药理作用:
(1)对血脂的作用:用含紫苏油的饲料喂鸡,能使鸡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但对小鼠无此作用,并导致小鼠颈部脱毛和皮肤损害;用含紫苏油的饲料喂兔,能增加其体重和肝脏重量,但对血浆及肝脏的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影响。
(2)抑菌作用:实验表明:紫苏油(0.1%)对变形杆菌、黑麯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霉菌和酵母菌的作用明显强于0.05%的尼泊金和0.3%的苯甲酸。
(3)防腐、抗氧化作用:紫苏子经脱脂后的乙醇提取物有防腐及抗氧化作用。可用于食物和药品的长期贮存。其抗氧化作用较0.02%的BHT(2,6-二叔丁基对羟基苯甲醇)为强。
【临床应用】
1、治疗婴幼儿喘证:苏子、僵蚕、川贝、白果、杏仁各4g,麻黄、青黛、甘草各2g,远志3g。每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治疗41例,皆愈。3天以内症状完全缓解者38例,3~6天缓解者3例。〔《广西中医药》1990,13(6):16〕
2、治疗百日咳:川贝母、米壳、苏子、百部、杏仁、陈皮、法半夏各等份,为极细末。每周岁每次服0.5g,1日3~4次。不足1周岁者每次服0.25g,日服3次。治疗患儿300例,有效率为100%。服药最少3天,最多10天,平均5天。〔《山东中医杂志》1990,9(6):22〕
3、治疗蛔虫病:生紫苏子捣烂或嚼吃。成人50~70g,4~10岁服20~50g,日2~3次,空腹服,连服3日。因蛔虫引起胃痛、胆绞痛及呕吐者,用花椒3g,米醋250ml,熬水1次顿服,蛔安痛止后再服苏子。结果服药后排出蛔虫92例,排虫数2~47条。无一例出现副作用。〔《四川中医》1986;4(8):47〕
【茶疗食谱】
1、紫苏子粥
[材料]紫苏子10-15克。粳米50克。
[做法]将紫苏子研细加水熬,沉淀取汁备用。煮米做粥,临熟前投入紫苏汁调匀,早餐用之,可加入冰糖少许以调味。
[养生提示]止咳定喘,适用于表虚复受寒邪而致的咳喘、痰多、食少,老年人、病后大便不通,燥结难解等症。
2、紫苏子酒
[材料]紫苏子60克,黄酒2500克。
[做法]将紫苏子放入锅中用文火微炒,装入布袋盛之,放入小坛内倒入黄酒浸泡,加盖密封。7天后开封,弃去药袋即成。
[用法]每日2次,每饮服10毫升。
[养生提示]止咳平喘,降气消痰。适用于痰涎雍盛,肺气上逆作喘等症。但热性咳喘不宜服用。
3、归苏茶
[材料]当归5g、苏子3g、花茶3g。
[做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和血,降气,消痰。
[用途]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4、苏子龙肝粥
[材料]苏子6克,伏龙肝12克,大米面30克。
[做法]先以水煮苏子、伏龙肝,汤成去渣,再以此汤煮米面成稀粥。
[养生提示]降气、和胃、止呕。凡因胃中虚寒而气阻滞不能下行,以致寒气上逆所引起的呕吐涎水、胸脘堵闷、畏食寒凉者、可辅食此粥。
5、紫苏麻仁粥
[材料]紫苏子约15克,麻子仁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紫苏子、麻子仁捣烂如泥,然后加水慢研,滤汁去渣,再同粳米煮为稀粥食用。
[养生提示]润肠通便。适宜于老人、产妇、病后、体质虚弱等大便不通,燥结难懈的患者。
紫苏子图片
紫苏子
紫苏子
紫苏子图
紫苏子图
紫苏子原植物
紫苏子原植物
紫苏子原植物
紫苏子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