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
【药材名称】薏苡仁【拼音名称】Yi Yi Ren
【别名】薏米、米仁、薏仁、苡仁、苡米、药玉米、米仁、六谷、川谷、菩提子、解蠡、芑实、莘米、回回米、薏珠子。
【科属】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产地】全国各地有栽培,以福建、江苏、河北、辽宁产量较大。
【性味】【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肾、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消痈。
【中成药】共有 133 种中成药使用薏苡仁: 儿康宁 风痛安胶囊 儿脾醒颗粒 肥儿口服液 儿康宁糖浆 肥儿糖浆 香橘丸 金嗓清音丸 康妇炎胶囊 白带净丸等。
【应用】
1、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湿温。薏苡仁功能利水渗湿,作用较为缓弱,然而因其性属微寒,故可用于湿热内蕴之症,对小便短赤,可与滑石、通草等同用;对湿温病邪在气分,湿邪偏胜者,可与杏仁、蔻仁、竹叶、木通等同用。本品又具健脾之功,用以治脾虚水肿、脚气肿痛,配伍茯苓、白朮、木瓜、吴茱萸等同用。
2、泄泻、带下。本品既能健脾,又能渗湿,故适用于脾虚有湿的泄泻、带下,可与白朮、茯苓等配伍。
3、湿滞痹痛、筋脉拘挛。本品能祛除湿邪、缓和拘挛,故可用于湿滞皮肉筋脉引起的痹痛拘挛,常与桂枝、苍朮等配合应用。
4、肺痈、肠痈。薏苡仁上能清肺热,下利肠胃湿热,常用于内痈之症,具有排脓消痈之功。治肺痈胸痛、咯吐脓痰可与鲜芦根、冬瓜子、桃仁、鱼腥草等配伍;治肠痈,可与败酱草、附子等同用。
【配伍效用】
1、薏苡仁配伍白术:薏苡仁利水渗湿;白术益气健脾燥湿。二药共用,可增强其健脾祛湿之功,用于治疗脾虚湿盛之大便溏泻、身倦乏力者。
2、薏苡仁配伍冬瓜皮:薏苡仁健脾利水;冬瓜皮利水消肿。二者合用,有利水消肿健脾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盛而脾虚之浮肿、小便短少者。
3、薏苡仁配伍芦根:薏苡仁渗湿排脓;芦根清热生津而排脓。二者合用,有清肺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痈咳吐脓痰、身热口干者。
4、薏苡仁配伍麻黄:薏苡仁除湿通痹;麻黄发汗解表利水。二者伍用,有祛风散寒除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在表、一身尽痛、筋脉不伸之痹症。
5、薏苡仁配伍通草:薏苡仁健脾利湿热;通草清热利湿。二者伍用,共奏清热利湿健脾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蕴脾所致之小便不利、纳呆乏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入散剂。
【注意事项】脾约便难及孕妇慎服。
【采收加工】秋末果实成熟时,割取植株,晒干,打下果实,碾去外壳,除去外皮,收集种仁。
【炮制工艺】
1、薏苡仁:除去杂质。
2、炒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略鼓起,具香气时,取出晾凉。
3、麸炒薏苡仁:取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净薏苡仁,炒至表面黄色,微鼓起,取出,筛去麸皮,晾凉。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种子含氨基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薏苡素、薏苡酯、三萜化合物。种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等成分。
2、药理作用:
(1)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薏苡素有较弱的中枢抑制作用,对小鼠和大鼠有镇静作用,并能与咖啡因相拮抗;在大鼠试验中(尾部电刺激法)有镇痛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似。还有解热作用,对T.T.G.细菌制剂(精制复合多糖类)性发热的解热作用较好;对二硝基酚引起的发热无明显作用。对多突触反射有暂时性的抑制作用。但不能降低士的宁或戊四氮的致死作用。
(2)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薏苡仁油(主要为棕榈酸及其酯)对呼吸,小量兴奋,大量麻痹(中枢性),能使肺血管显著扩张。
(3)对心血管的的作用:薏苡仁油低浓度对蛙的离体心脏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麻痹作用。对兔耳壳血管灌流,低浓度时使血管收缩,高浓度则使之扩张。家兔静脉注射,能使之血压下降。薏苡素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其收缩振幅减低,频率减慢;但对兔耳血管无影响。给家兔静脉注射,能引起血压下降。
(4)对肌肉的作用:薏苡仁油低浓度,对蛙的骨骼肌和运动神经末梢有兴奋作用,高浓度则呈麻痹作用。亦能减少在体及离体蛙肌肉的挛缩,并缩短其疲劳曲线。薏苡素对横纹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蛙神经肌肉标本的电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反应及大鼠膈肌的氧摄取和无氧糖酵解,并能抑制肌动球蛋白-三磷酸腺苷系统的反应。
(5)对肠管及子宫的作用:薏苡仁油低浓度时对家兔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先呈一时性兴奋而后麻痹;能使家兔及豚鼠的子宫紧张度增加,振幅增大,此兴奋作用可被肾上腺素所翻转。薏苡素对家兔肠管的运动有抑制作用。
(6)其他作用:薏苡素皮下注射可使血糖略有下降。实验证明,薏苡仁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霉菌性肠炎: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化裁治疗霉菌性肠炎24例,痊愈17例,显效5例,好转2例。〔《广西中医药》1988;(5):15〕
2、治疗鞘膜积液:生苡仁30g,萹蓄草30g,加水500ml煎,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7天为1疗程。治疗50例,积液消失恢复正常者46例,肿大缩小1/3者4例。〔《浙江中医杂志》1982;(8):373〕
3、治疗扁平疣:生苡仁500g,研细末,加入白砂糖500g,共拌和,每次1匙,日服2~3次。治疗19例,治愈16例,无效3例,一般在连用7~14日后皮疹逐渐消失。〔《新医药学杂志》1977;(1):16〕
4、治疗传染性软疣:薏苡仁50g,大青叶、板蓝根各30g,升麻7.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治疗传染性软疣6例,寻常疣1例,扁平疣33例,共治愈2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85;14(6):341〕
5、治疗坐骨神经痛:苡仁60~90g,制附子(先煎)10~30g,赤芍20~40g,炙甘草10~30g,党参15~30g,当归10~20g,鸡血藤12g,秦艽12~18g,海风藤10g,川牛膝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治疗23例,痊愈15例,显效7例,无效1例。〔《中医杂志》1982;(7):45〕
6、治疗坐骨结节滑囊炎:薏苡仁60g,加水300ml,煎至200ml,分2次服,日1剂。连服26~45剂,治疗25例,皆愈。囊肿完全吸收、症状消失。〔《中医杂志》1987;(1):66〕
7、治疗婴幼儿腹泻:苡米10g,山药15g,鸡肝1具,先将山药、苡米研为细末,用竹片把鸡肝削成片,拌上药末调匀加醋适量,放于碗内置饭上蒸熟,早晚分2次食完。治疗千余例,均获良效。〔《湖北中医杂志》1985;(5):35〕
【茶疗食谱】
1、绿豆薏苡仁粥
[材料]薏仁适量,绿豆适量,蜂蜜适量,水适量。
[做法]将薏仁与绿豆浸泡一夜,然后加水煮半个小时,煮到绿豆开花薏米熟透即可;将煮好的粥连汤带水一起放进搅拌机,打成糊。等冷却到四十度左右后,加入蜂蜜即可。
[养生提示]本粥具有清热利湿、消暑解毒、生津之功,是暑季清凉解暑的美味。
2、姜艾薏苡仁粥
[材料]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
[养生提示]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3、薏仁红豆沙
[材料]:红豆、薏仁、白糖。
[做法]红豆、薏仁浸浸泡一晚上,将泡好红豆放入高压锅中,注入适量水,盖盖子武火煮沸,上汽后小火煮半小时,开盖后用饭勺稍微压一下红豆,加入薏仁和水,继续盖盖子,同样是上汽后半小时。开盖子加糖即可。
[养生提示]红豆又名赤豆,具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功效,与同具有利水消肿功效的薏苡仁同用,可以增强健脾、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各型水肿,尤宜于脾虚型。
4、薏苡仁茶
[材料]薏苡仁10g、茉莉花茶3g。
[做法]用薏苡仁的煎煮液300ml,冲泡茉莉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健脾补肺,泄热利湿;降血糖,抗肿瘤。
[用途]水肿泄泻;湿痹,筋脉拘弯、屈伸不利;脚气;白带;淋浊;胃癌;宫颈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5、薏苡寄生茶
[材料]薏苡仁5g、桑寄生3g、当归3g、续断3g、苍术3g、绿茶3g。
[做法]用400ml水煎煮薏苡仁、桑寄生、当归、续断、苍术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除湿祛风,止痹痛。
[用途]风湿痹痛,腰膝酸疼、肢体痿软。
[来源]来源于《广济方》。
6、薏芪茶
[材料]薏苡仁5g、黄芪3g、花茶3g。
[做法]用薏苡仁、黄芪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行水消肿,益气托毒。
[用途]慢性肾炎肾病水肿;肝性水肿;蛋白尿。
[来源]传统药茶方。
7、珠玉二宝粥
[材料]生山药60克,生薏苡仁60克,柿饼30克。
[做法]先把薏苡仁煮至烂熟,尔后将山药捣碎,柿饼切成小块,同煮成糊粥。
[功效]补肺、健脾、养胃。
[用途]适宜于阴虚内热、痨嗽干咳、大便泄泻、食欲减退等肺气虚的病症。
[来源]来源于《衷中参西录》
薏苡仁图片

薏苡仁

薏苡仁植物

绿豆薏苡仁粥

姜艾薏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