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
【药材名称】小茴香【拼音名称】Xiaohuixiang
【别名】蘹香、蘹香子、茴香子、茴香、土茴香、野茴香、大茴香、谷苗香、谷香、香子。
【科属】为伞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实。
【产地】我国各省区都有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中成药】共有 106 种中成药使用小茴香: 铋镁碳酸氢钠片 十香暖脐膏 妇科万应膏 特制狗皮膏 田七痛经胶囊 妇科再造丸 鹿胎膏 鹿胎颗粒 天紫红女金胶囊 鹿胎胶囊等。
【应用】
1、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本品能温肾暖肝、散寒止痛。治寒疝腹痛,常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同用,如天台乌药散;并可以本品炒热,布裹温熨腹部。治肝气郁滞,睾丸偏坠胀痛,可与橘核、山楂等同用。治肝经受寒之少腹冷痛,或冲任虚寒之痛经,可与当归、川芎、肉桂等同用。
2、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证。本品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治胃寒气滞的脘腹胀痛,可配高良姜、香附、乌药等。治脾胃虚寒的脘腹胀痛、呕吐食少,可与白术、陈皮、生姜等同用。
【配伍效用】
1、小茴香配伍补骨脂:小茴香辛温,既可暖肝肾,散下焦之寒邪;又可入中焦理气开胃,调中醒脾。补骨脂辛苦温燥,温补脾肾、固精缩尿、涩肠止泻,功善补命门之火而益脾土。二者伍用,其功效更著,入中焦则温脾暖胃;入下焦则温肾散寒。用于治疗遗精、遗尿、尿频,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腹痛、呕吐、大便溏泻等证属脾肾阳虚所致者。
2、小茴香配伍葫芦巴:小茴香辛温,功擅温肾暖肝,散下焦寒邪而止痛,但以散寒为主;葫芦巴苦温,长于温肾阳,逐下焦寒湿而止痛,然以补肾阳为主。二药合用,其温肾散寒止痛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寒疝腹痛以及寒湿脚气、腰膝酸痛、步履无力等症。
3、小茴香配伍荔枝核:小茴香暖肝肾、祛寒湿、行气止痛;荔枝核行气散寒止痛。二者合用,有祛寒散结、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寒疝腹痛、偏坠等症。
4、小茴香配伍肉桂:小茴香温肝肾、暖胞宫、行气止痛;肉桂温肾助阳、散寒止痛。二药合用,有温暖下元、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小腹冷痛、痛经属寒凝下焦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服。
【采收加工】8~10月果实初熟时采收全株,晒干,打下果实。
【炮制工艺】
1、小茴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梗,筛去灰屑。
2、盐小茴香:取净小茴香,用盐水拌匀,略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小茴香每100kg,用食盐2kg。
【贮存储藏】置阴凉干燥处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3%~6%,主要成分是茴香醚、小茴香酮。尚含α-蒎烯、α-水芹烯、莰烯、二戊烯、茴香醛、茴香酸、爱草脑、对聚伞花素。亦含脂肪油、豆甾醇、7-羟基香豆精等。
2、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茴香油能降低胃的张力,随后又能刺激胃使之蠕动正常化,缩短排空时间。对肠则增进张力及蠕动,促进气体的排出。有时在兴奋后蠕动降低,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茴香油的这种作用能被局部麻醉药所取消,故其可能是神经反射性的。茴香油可作为驱风剂,在腹气胀时排除气体,减轻疼痛。煎剂给小鼠灌胃,有显著抑制胃排空的作用;但对小鼠胃肠推进率以及蓖麻油或番泻叶性腹泻均无显著影响。
小茴香对胃液分泌、Shay溃疡和应激溃疡有抑制作用;并有利胆作用,随着胆汁固体成分增加促进胆汁分泌。
(2)其他作用:茴香油尚有某些抗菌作用,其抗菌的有效成分可能是茴香醚。茴香醛无抗结核作用,但能略微加强小量链霉素的效力。小茴香酮为樟脑的异构体,有与樟脑相似的某些局部刺激作用。小茴香煎剂有抗凝和抗纤溶活性。煎剂给小鼠灌胃,能明显抑制酒石酸锑钾引起的扭体反应,显著延迟热板法测定的痛觉反应时间。
【临床应用】
1、治疗胃脘痛:炒茴香、元胡、良姜、肉桂各150g,煅牡蛎、炒甘草各120g,共为细末,每服6g,早晚各1次,重者早、中、晚各1次,热酒调下,妇人淡醋汤调服。治疗42例,症状与体征消失34例,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14例,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进步2例,服药后3天不见好转,而自行中断治疗2例。〔《中医药学报》1991;(2):22〕
2、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小茴香、威灵仙、茯苓、栀子各30g,地肤子20g ,白茅根、金银花各50g,加水2500ml,文火煎2次,浓缩至300ml,为1日量,早晚空腹白开水送服,每次150ml,7日为1 疗程。若出现急性尿潴留,可在服药期间留置导尿,若导尿不成功可行套管针膀胱穿刺置入尿管留置导尿以治其标、缓其急。治疗150例,经1疗程治愈10例,2疗程治愈42例,3疗程治愈46例,3疗程好转48例,无效4例。〔《辽宁中医杂志》1991;18(9):19〕
3、治疗嵌顿性小肠疝:小茴香10~15g,冲汤内服。治疗3例,皆能解除嵌顿。〔《安徽卫生》1960;(2):67〕
4、治疗鞘膜积液:小茴香15g,食盐4.5g,同炒焦研为细末,再与2个青壳鸭蛋(去壳)合煎为饼。每晚临睡前,用温米酒配服蛋饼,连服4天为1疗程;休息2天,再服第二疗程。必要时可连服数个疗程。治疗64例,结果痊愈59例,进步1例,无效4例。〔《中级医刊》1960;(5):11〕
5、治疗血栓性外痔:小茴香、延胡索、川芎、赤芍、生蒲黄各10g,炒五灵脂(包煎)15g,当归12g,炮姜、没药各6g,肉桂3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内加入开水,待温坐浴熏洗。亦可将上药加工成粗末,装入纱布袋内,倒入少量温开水浸泡至透,再倒入沸水,待温凉后,揉搓药袋,使药液外溢,即可熏洗。每日熏洗2~5 次,每次20分钟。治疗30例,痊愈28例,好转2 例,治疗时间最短2天,最长8天,平均3.6天。〔《辽宁中医杂志》1990;14(12):26〕
6、治疗小儿腹泻:干姜、吴茱萸各10g,苍术、小茴香各5g。共研细末,每次用1~2g 敷于患儿脐中,用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换药1次。治疗86例,痊愈6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广西中医药》1991;14(3):106〕
7、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中毒性肠麻痹:小茴香250g,炒至40~50℃,布包,熨摩腹部,每次30分钟,1~2小时1次,治疗14例,治愈10 例,死亡4例。与新斯的明组对照无明显差异。〔《四川医学》1991;12(2):129〕
【茶疗食谱】
1、小茴香粥
[材料] 小茴香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 将小茴香入锅中,加食盐3~5克,炒至焦黄,研为细末,备用,将粳米入锅中加水煮粥,待熟时调小茴香粉5~6克,红糖适量,改用文火稍煮片刻,待粥稠为度。每日晚睡前温热服食1次,连用5天为一疗程。
[养生提示] 理气散寒,开胃止痛,温肾。治疗肾虚腰脊冷痛,胃寒呕吐等症。
2、茴香羊肾豆仲汤
[材料] 羊肾1对,黑豆100克,杜仲15克,小茴香8克。
[做法] 将羊肾洗净,剖开去内膜,切成小片,同黑豆、杜仲、小茴香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炖30分钟即成。弃药,吃肾喝汤。每日1剂,连用3~5日为一疗程。
[养生提示] 补肝肾,强筋骨。适宜肾虚腰痛、脚膝无力等症。
3、茴香荔枝苏木酒
[材料] 小茴香10克,荔枝核200克,苏木100克,白酒500克。
[做法] 将荔枝砸碎,连同核壳与小茴香、苏木共泡入白酒中,20天后饮用。每次饮1盅,每日2次。宜在来潮前5天和后5天饮用,经期可停服。
[养生提示] 理气止痛,行血祛瘀。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亦用治气滞血瘀型疝气
4、茴香生姜陈皮粥
[材料] 小茴香5克,生姜3片,陈皮3克,粳米50克。
[做法] 小茴香、干姜、陈皮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再同粳米煮粥即成。每日1剂,分次服食。
[养生提示] 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寒性腹痛等症。
5、茴桂黄羊汤
[材料] 小茴香10克,桂皮5克,生姜10克,黄羊肉500克,精盐、调料各适量。
[做法] 先将黄羊肉洗净,切成小块,生姜切片,连同小茴香、桂皮、盐、调料一块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炖煮50分钟,肉熟后食肉饮汤。
[养生提示] 补中益气,散寒止痛。适宜于脾胃虚寒之脘腹隐痛,大便稀溏,下利清谷,消化不良,体倦肢冷等证候。冬令时节用之进补尤为适宜
小茴香图片

小茴香

小茴香

小茴香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