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五倍子

五倍子

【药材名称】五倍子
【拼音名称】Wu Bei Zi
【别名】盐肤木、五倍子树、五倍柴、山梧桐、木五倍子、乌桃叶、乌盐泡、乌烟桃、乌酸桃、红叶桃、盐树根、土椿树、酸酱头、红盐果、倍子柴、角倍、肤杨树、盐肤子、盐酸白。
【科属】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
【产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而以四川为主。
【性味】【性味、归经】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中成药】共有 82 种中成药使用五倍子: 复方五倍子水杨酸搽剂 庆余辟瘟丹 京万红 小儿健脾贴膏 珍元清咽散 日舒安湿巾 日舒安洗液 七味解毒活血膏 冰矾清毒生肌散 暖胃舒乐片等。
【应用】
1、咳嗽,咯血。本品酸涩收敛,性寒清降,入于肺经,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清肺降火,适用于久咳及肺热咳嗽。因本品又能止血,故尤宜用于咳嗽咯血者。治肺虚久咳,常与五味子、罂粟壳等药同用;治肺热痰嗽,可与瓜篓、黄芩、贝母等药同用。治热灼肺络咳嗽咯血,常与藕节、白及等药同用。
2、自汗,盗汗。本品功能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可单用研末,与荞面等分作饼,煨熟食之;或研末水调敷肚脐处。
3、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有涩肠止泻之功。用治久泻久痢,可与诃子、五味子同用,以增强涩肠之功。
4、遗精,滑精。本品入肾,又能涩精止遗。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常与龙骨、茯苓等同用,如玉锁丹(《和剂局方》)。
5、崩漏,便血痔血。本品有收敛止血作用。治崩漏,可单用,或与棕榈炭、血余炭等同用;治便血、痔血,可与槐花、地榆等同用,或煎汤熏洗患处。
6、湿疮,肿毒。本品外用能收湿敛疮,且有解毒消肿之功。治湿疮流水、溃疡不敛、疮疖肿毒、肛脱不收、子宫下垂等,可单味或配合枯矾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配伍效用】
1、五倍子配伍茯苓、龙骨:五倍子固精止遗;茯苓宁心安神,健脾利湿;龙骨涩精止遗、镇心安神。三者伍用,有涩精止遗、安神定志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劳、遗精滑泻、心神不安诸症。
2、五倍子配伍牡蛎、五味子:五倍子收敛止汗;牡蛎收敛潜阳;五味子生津敛汗。三者伍用,有收敛止汗、潜阳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盗汗、多汗、阳气浮越者。3、五倍子配伍五味子:五倍子敛肺降火、敛汗止汗、固精涩肠;五味子敛肺益肾、敛汗止汗、生津止渴。二药伍用,共奏敛肺止咳、止泻固脱之功效,用于治疗肺肾两虚之久咳、气喘、自汗、盗汗;脾肾两虚之久泻久痢;肾虚不摄之遗精滑泄、带下、崩漏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注意事项】湿热泻痢者忌用。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鉴别用药】
五倍子与五味子,二药味酸收敛,均具有敛肺止咳、敛汗止汗、涩精止遗、涩肠止泻的作用。均可用于肺虚久咳、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等病证。然五倍子于敛肺之中又有清肺降火及收敛止血作用,故又可用于肺热痰嗽及咳嗽咯血者;而五味子则又能滋肾,多用于肺肾二虚之虚喘及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
【采收加工】
五倍子的采收时间在夏末秋初,以五倍子已长成而里面的蚜虫尚未穿过瘿壁时为最佳。此时的五倍子形似饱满的橄榄,外表呈棕色或黄色,带有少量灰白色的丝状毛茸,皮壁厚约1cm,内藏有翅或有翅芽的灰色蚜虫。采下的鲜倍要及时用沸水浸烫。在火大、水多、水沸腾时投倍和快速浸烫,待五倍子表面由黄褐色转为灰色时,立即捞出晒干或微火烘干。成品含水量不超过14%,倍壳质硬声脆,手压能破成碎片,即可出售。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五倍子含五倍子鞣质,即五倍子鞣酸达50%~78%,另含没食子酸、树脂、蜡质、淀粉、脂肪等。
2、药理作用:
(1)收敛作用:五倍子含有鞣酸,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皮肤溃疡面、黏膜与其接触后,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起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呈止血作用。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使黏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五倍子中所含鞣酸对正常小肠运动无甚影响,但由于其收敛作用而减轻肠道炎症,故可制止腹泻。
(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表明:五倍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经用乙醚提出其鞣酸后的五倍子液仍有抑菌作用。但五倍子心部的煎剂无抗菌作用。
(3)其他作用:五倍子煎剂对接种于鸡胚的流感甲型PR8株病毒有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的鞣酸有关。体外杀精试验表明:10%五倍子甘油溶液(1:1)有杀精子作用。鞣酸可与若干金属、生物碱或甙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因而可用作解毒剂。
3、毒副作用:豚鼠口服煎剂20g/kg,未见异常,皮下注射后,局部发生腐烂、坏死,并表现不安、行动迟钝、萎靡、食欲差、呼吸急促,24小时后死亡。小鼠腹腔注射100%五倍子煎剂0.25ml,均于12小时内死亡,减少为1/10量时则未见异常。五倍子含有鞣酸,其有干扰食物吸收之作用(沉淀蛋白质),但在小肠之碱性环境中,蛋白质可重新被释出,因此食物和饮料中含少量鞣酸是无害的,但大量时如过度饮茶,可延缓食物之吸收。更大量甚至可引起刺激、腐蚀,特别在空腹时可导致疼痛、呕吐、下泻或便秘。一般情况下,停药后上述症状可自行消失,若症状严重者可给予对症处理。
【临床应用】
1、治疗白喉:五倍子10份,冰片3份,研细,喷咽部,每日3~4次,用于白喉急性期有效。〔《赤脚医生杂志》1977;(1):27〕
2、治疗肺结核盗汗:五倍子5份,辰砂1份,研细水调糊状,睡前敷脐,次晨揭去,连用2夜,治疗盗汗18例,药后汗止。〔《中医杂志》1965;(4):7〕
3、治疗肿瘤病盗汗:五倍子2~3g,研末敷脐中,外贴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2次,治疗肿瘤盗汗596人次,无效19人次,有效率为96.81%。〔《辽宁中医杂志》1988;(4):33〕
4、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a.五倍子16g,水煎后过滤,浓缩后加甘油3ml,在内窥镜直视下,将塑管通过活检钳孔插入消化道内,对准出血灶喷洒2ml,治疗92例,1次止血成功率为100%。〔《福建中医药》1988;19(3):33〕
b.五倍子30g,诃子10g,明矾10g,甘油6ml,制成复方五倍子液(制法:五倍子、诃子,加水200ml煎取100ml,倾出药液,再加水160ml煎煮,过滤后将2次药液混合,再煎至60ml,复加明矾10g,加热溶解后再加入甘油6ml,过滤取上清液备用),在内镜观察下喷洒病灶紧急止血74例,其中胃肠黏膜组织活检止血32例,食管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后出血18例,胃肠道息肉电切后出血1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6例,上消化道炎性出血5例,支气管炎扩张出血及支气管癌出血各1例。结果1次喷洒立即完全止血者68例,其余6例,未立即完全止血,经第二、第三次喷洒全部达到止血目的,成功率100%。〔《河南中医》1987;(4):27〕
c.五倍子6g,水煎成100ml,为1日量,分3次服完,治疗3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97%。〔《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7;11(6):2〕
5、治疗糖尿病:五倍子500g,龙骨62g,茯苓124g,研细,水或蜜丸。每次3~6g,日服3次,治疗期为3个月。治疗31例,有效率为87%。〔《新医学》1979;(2):63〕
6、治疗早泄:五倍子煎汤熏蒸浸泡阴茎龟头,每晚1次,15~20天为1疗程,治疗5例,单用本方而愈者2例,另外伴有阳痿、遗精的3例配合辨证内服中药而愈。〔《江西中医药》1982;(1):53〕
7、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五倍子放入砂锅内炒黄,冷却研末,睡前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次晨洗去,7次为1疗程,治疗23例,无效3例。〔《四川中医》1989;(3):25〕
8、治疗灼伤:五倍子9g,生炉甘石9g,蜂蜜18~24g,制成膏剂,外涂局部,1~2天换药1次,治疗氢氟酸灼伤6例,硫酸灼伤12例,盐酸灼伤3例,敌敌畏灼伤4例,氟硅酸钠灼伤2例,双手Ⅱ度电烧伤2例,油烫伤1例,效果良好。〔《新医药学杂志》1974;(7):37〕
9、治疗冻疮:五倍子9g,荆芥15g,煎汁洗浸患部,用于冻疮未破者,效果满意。〔《赤脚医生杂志》1974;(1):39〕
10、治疗外伤:五倍子500g(用量视敷药范围大小而定),放铁锅内炒至深黄色,再研成极细末,放入有盖的药罐内,加适量的醋和蜜(各等量),调成糊状备用。敷时面积要大于伤痛面积,敷药厚度要均匀,不必用纱布包扎,一般5天左右换药1次。治疗外伤620例,其中单用五倍子膏外敷1~2次治愈者357例,敷药2~3次治愈者198例,敷药4~5次治愈者65例。〔《新医药学杂志》1974;(7):39〕
11、治疗化脓性疾病:五倍子250g,研末,另外取蜂蜜250g,文火煎,将五倍子末倒入蜂蜜中,搅匀,以不焦糊为度,取出晾干,研面。用时加适量米醋调成膏,涂敷患处,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化脓性疾病有效。〔《辽宁中医杂志》1980;(4):32〕
12、治疗带状疱疹:
a.五倍子、生黄柏、伸筋草、生半夏、面粉各等份,食醋调成糊,敷于患处,外贴白麻纸,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治疗22例,全部治愈。〔《陕西中医》1981;(1):21〕
b.雄黄64g,五倍子70g,枯矾50g,共研粉末,加香油适量调匀外涂,治疗23例,全部治愈。〔《广西中医药》1984;7(1):22〕
13、治疗传染性软疣:五倍子5份,乌梅、枯矾、大黄各1份,雄黄2份,研细末,用适量醋调成软膏敷患处,治疗93例,全部治愈。治愈时间平均为7.5天。〔《广西中医药》1988;11(6):21〕
14、治疗脂溢性皮炎:五倍子、杏仁等份,白酒浸3天,外涂,每日3~5次。治疗4例,痊愈3例,复发1例。〔《浙江中医杂志》1980;(4):188〕
15、治疗脓疱疮:细辛100g,五倍子200g,冰片2.5g,前二药共研细末加入后者研匀备用。先用苦参熬汁洗净患处,将药末敷满疮面即可,每日换药1次,治疗脓疱疮效果良好。〔《吉林中医药》1984;(4):26〕
16、治疗皮肤溃疡:先用生理盐水洗净溃疡面,外围皮肤以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再将蜈蚣、五倍子各等份研极细末制成的散剂撒在溃疡上。治疗15例,痊愈14例,无效1例。〔《河北中医》1985;(3):40〕
17、治疗脚癣:
a.五倍子15g,枯矾10g,冰片9g,碾成粉剂,加香油调成糊剂。用时将疮面用温开水和无菌盐水清洗干净,外涂药糊,消毒纱布包扎,2~3天换药1次。治疗脚癣153例,其中脱屑型44例,治愈42例,好转2例;水疱型53例,治愈52例,好转1例;糜烂型56例,治愈55例,好转1例。〔《陕西中医》1989;10(10):464〕
b.炒五倍子、黄丹各等份,研细外敷,治疗脚癣50余例,一般在2~3天内治愈。〔《新中医》1977;(3):49〕
c.五倍子、枯矾等份,研细,于睡前洗脚后撒患处,隔日1次,治疗8例,用药4次而愈。〔《中级医刊》1966;(7):464〕
18、治疗痔疮:
a.五倍子500g,拣净捣碎,浸泡于1000ml52.5%的乙醇中,密封存放1~2个月,过滤后煮沸消毒备用。局麻下注入适量于痔核内,使之成紫褐色为度。治疗80例(其中内痔5例,环痔3例,混合痔72例),10~20天治愈者21例,21~30天治愈者54例,30天以上治愈率为100%。〔《湖北中医杂志》1984;(2):25〕
b.五倍子、朴硝、荆芥、防风、明矾、乌梅、穿心莲各30g,加水1200ml,煎至600ml备用。取200ml于盆内,加热水800ml,熏蒸患部,待水温合适后坐浴片刻,3次/日。治疗痔疮200例,痊愈164例,好转36例。其中炎性外痔和血栓性外痔的痊愈率均在90%以上,混合痔56例,痊愈8例,好转48例。〔《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1):33〕
c.当归100g,防风50g,五倍子30g。加水煎煮,过滤备用。热熏片刻后坐浴,日1剂,日熏浴3~4次。治疗内痔嵌顿性水肿63例,效果良好。〔《中国肛肠病杂志》1986;(3):41〕
19、治疗宫颈糜烂:
a.五倍子洗净晒干磨成粉状,与枯矾粉、甘油按1:1:2的比例混合,制成软膏,灭菌消毒后备用。常规冲洗阴道后,拭净宫颈分泌物,按照糜烂面将软膏捏成相应的大小,敷于糜烂面,用带线之阴道塞子填塞,12~24小时后拉出塞子,1周后复查。治疗31例,痊愈11例,好转17例,有效率为90.32%。〔《新医药通讯》1972;(3):39〕
b.五倍子8g,黄柏8g,炒蒲黄3g,正冰片1.5g,共研细末,制成黄倍散,先用1%绵茵陈煎剂冲洗阴道并拭干,将药末喷洒于宫颈口糜烂处,如果阴道较松者,再放入塞子,保留24小时,隔日冲洗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暂停性生活。治疗宫颈糜烂57例,痊愈41例,显效14例,进步2例。〔《新中医》1973;(2):51〕
c.五倍子、重楼洗净晒干,碾成细末,与甘油按1:1:2的比例调成软膏,消毒备用。洁净宫颈及阴道分泌物,根据糜烂面大小将软膏适量敷于单层纱布上,制成阴道塞子,放置于糜烂面24小时取出,3天复诊后再重新放置。经期及经前禁用,上药期间禁房事。共治疗31例,平均每人治疗2次。一个月后复查26例,其中痊愈18例,好转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2%。﹝《中草药通讯》1975,6(6):36﹞
20、治疗小儿鞘膜积液:五倍子、枯矾各10g,每日1剂,加水300ml,水煎30分钟,待温度适宜时把睾丸浸入药液内20~30分钟,每日2~3次,治疗50例,痊愈46例,好转2例,无效2例。〔《中医杂志》1981;22(10):34〕
21、治疗小儿夜啼:朱砂0.5g,五倍子1.5g,研末捏成饼,敷于脐中,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治疗12例,一般3~6次症状消失。〔《四川中医》1984;(6):50〕
22、治疗小儿脓耳:五倍子、枯矾等份,加冰片制成倍枯散。先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用消毒棉签拭净耳内分泌物,取倍枯散适量吹入耳中,治疗49例,其中48例均于3天内痊愈。〔《陕西中医》1988;9(3):124〕
23、治疗口疮:
a.五倍子3份、枯矾2份、白糖2g,研细,用1.5~3g香油调敷患处,每日2~3次。治疗1210例,痊愈980例,好转212例,无效18例。〔《赤脚医生杂志》1976;(1):45〕
b.五倍子、青黛各等份,共研细末,加入少量冰片,混合,取药粉撒于溃疡面上,每日4~8次,治疗312例,疗效显著。〔《陕西中医》1985;9:419〕
c.五倍子9g,川连3g,共研细面,过200目筛。取适量药末置杯中,清水过药面,并加白酒1~2滴,然后将药杯置锅内隔水炖10~15分钟即成。用时将消毒棉签蘸药水涂擦50余例,均获良效。〔《广西中医药》1982;(6):6〕
d.五倍子15g,青黛、月石各10g,冰片、枯矾各2.5g,珍珠粉1.5g。各药研末,混匀备用。直接吹撒口腔患处。〔《河南中医》1985;(2):21〕
五倍子图片
五倍子
五倍子
五倍子
五倍子
五倍子原植物
五倍子原植物
五倍子图
五倍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