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葶苈子

葶苈子

【药材名称】葶苈子
【拼音名称】Ting Li Zi
【别名】大适、丁历。
【科属】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种子。
【产地】北葶苈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南葶苈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中成药】共有 83 种中成药使用葶苈子: 葶贝胶囊 梅花点舌丸 小儿解表止咳口服液 儿童清肺丸 肺安片 滋补健身丸 镇心痛口服液 清热化湿口服液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等。
【应用】
1、痰涎壅盛,喘息不得平卧。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还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共用。
2、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已椒苈黄丸(《金匮要略》);治结胸、胸水,腹水肿满,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伤寒论》)。
【配伍效用】1、葶苈子配伍大戟:葶苈子利水消肿;大戟泻水逐饮。二者伍用,功效更著,用于治疗湿热所致之水肿。2、葶苈子配伍大枣:葶苈子苦寒而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大枣甘温而益脾和胃、顾护中气。二者伍用,补泻兼施,以大枣甘缓之性制葶苈子之竣猛,防其泻利太过,共奏泻肺利水、下气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痰涎壅盛之咳喘胸满不得卧、一身面目浮肿、喉中痰鸣、小便不利等症。近年来用于治疗渗出性胸膜炎及胸腔积液。3、葶苈子配伍防己:葶苈子利水消肿、泻肺平喘;防己利水消肿。二者相伍为用,有清热利水、泻肺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热所致之水肿、咳嗽、痰黄者。4、葶苈子配伍杏仁、贝母: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杏仁止咳平喘;贝母清热化痰。三者伍用,有止咳平喘、清热化痰、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喘痰黄、小便不利、浮肿因痰热所致者。
【用法用量】煎服,5~10g;研末服,3~6g。
【鉴别用药】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喘以及水肿,常相须为用。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而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水气、痰涎,对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其利水力量也强,可兼治臌胀、胸腹积水之证。
【注意事项】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忌服。
【采收加工】翌年4月底5月上旬采收,果实呈黄绿色时及时收割,以免过熟种子脱落。晒干,除去茎、叶杂质,放入麻袋或其他包装物,贮放干燥处,防潮、粘结和发霉。
【炮制工艺】
1、葶苈子:拣净杂质,筛去灰屑。
2、炒葶苈子:取净葶苈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放凉。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独行菜种子含脂肪油、芥子甙、蛋白质、糖类。播娘蒿种子含挥发油,为异硫氰酸苄酯、异硫氰酸烯丙酯、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脂肪油中含亚麻酸、亚油酸、油酸、芥酸、棕榈酸、硬脂酸。非皂化部分含谷甾醇。此外,种子中尚分离出两种强心甙,其一名七里香甙甲。2、药理作用:播娘蒿、北美独行菜及独行菜的干燥种子之醇提取物,均表现为强心作用。对在位蛙心可使之停止于收缩期,对在位猫心、兔心、猫心肺装置,均能使心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心传导阻滞,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三种葶苈子均需要较大剂量才能引起强心甙样的特异作用。有报告认为,播娘蒿种子的强心作用,可能是中医把葶苈子用于治疗水肿喘满痰嗽的基础。
3、毒副作用:播娘蒿种子给猫灌胃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如加大剂量,呕吐加剧并有腹泻。临床应用本品,曾有葶苈子致中毒(恶心、唾液量增加、寒颤、心悸、眼眶及前额胀痛如裂)反应1例和内服葶苈子3g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的报告。
【临床运用】
1、治疗百日咳:天茄根2000g、葶苈子120g、百部120g、车前子120g,制成糖浆1000ml。1岁儿童每次5ml,4岁每次10ml,8岁每次15ml,其余酌情增减用量,日服3~4次,7日为1疗程。治疗50例,痊愈3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一般服药2个疗程即可收效。〔《新中医》1977;(6):5〕2、治疗渗出性胸膜炎:葶苈子12g,黄连5g,制半夏6g,全瓜蒌15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21例,全部治愈。服药最少者9剂,最多者38剂。〔《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7;6(1):36〕3、治疗自发性气胸:葶苈子15~30g,大黄10~20g(后下),桑白皮10~15g,厚朴10g,枳实12~15g,桔梗15~18g,大枣5~10枚,随证加减。水煎,煮沸10~15分钟,每剂煎2次服2次,每2~4小时服1次,症状缓解后改为日服2~3次。治疗11例,服药后8小时内症状缓解者10例,3日内痊愈者8例,1周内痊愈者2例,半月内痊愈者1例。〔《湖北中医杂志》1985;(4):20〕4、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葶苈子30~50g,大枣15g,枳实3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治疗50例次(包括心肌炎、风心瓣膜病、肺心病),其中少数病例合用其他中药,服药48小时后,显效36例次,有效12例次,无效2例次。总有效率为96%。〔《中医杂志》1989;30(2):20〕5、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北葶苈子末,每日3~6g,分3次食后服用。除采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并作一般对症处理外,仅单用本品。治疗10例,效果良好。服药后多在第4日开始出现尿量增加,浮肿减退,心力衰竭在2~3周时显著减轻或消失。〔《中医杂志》1961;(4):27〕
【茶疗食谱】
1、葶苈子茶
[材料]葶苈子5g、绿茶3g。
[做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行水下气。
[用途]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
[来源]传统药茶方。
2、葶苈子酒
[材料]葶茵子200克,米酒5000克。
[做法]将葶茵子微火炒后研碎,以绢袋盛之,扎紧口,放入小坛内,注入米酒封固,7天后开封,弃去药袋即成。
[用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约20毫升,以小便利为度。
[养生提示]泻肺定喘,行水消肿。适用于肺雍喘息,痰饮咳嗽,水肿胀满,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等症。但肺气不足、体质虚弱者慎用。
3、芩葶茶
[材料]黄芩5g、葶苈子3g、绿茶3g。
[做法]将黄芩、葶苈子用250ml水煎开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效]清热祛痰。
[用途]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痰黄稠。
[来源]传统药茶方。
葶苈子图片
葶苈子-药材
葶苈子-药材
葶苈子
葶苈子
葶苈子原植物
葶苈子原植物
葶苈子图
葶苈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