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红花子
【药材名称】水红花子【拼音名称】Shui Hong Hua Zi
【别名】水荭子、荭草实、河蓼子、川蓼子、水红子、水红花子、水荭子、荭草实、河蓼子、川蓼子、水红子。
【科属】为植物荭草的干燥果实。
【产地】分布我国南北各省区,但海南尚未发现。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和苏联均有。
【性味】【性味、归经】咸,为寒。
【功效】祛瘀消症,消积止痛。
【中成药】共有 3 种中成药使用水红花子: 溃疡胶囊 养胃宁胶囊 楼莲胶囊 益肝膏
【应用】
用于癥瘕积聚块本品祛瘀消症,临床主要用于癥瘕痞块,可单味煎膏服用,或配伍活血化瘀消症之品同用。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也有应用于各种肿瘤。用于甲状腺肿瘤,常与夏枯草、海藻、昆布、等药配合应用;用于消化道肿瘤,常与八月扎、玫瑰花、石见穿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水红花子、水红子、穿蓼子(晒干用)。
【配伍效用】
1、水红花子配大腹皮:大腹皮温通辛散,能行气宽中,宣通水道;水红花子气香味咸,能软坚泻下,一般用来治疗腹满水肿。
2、水红花子配大黄:行血破瘀力增强。
3、水红花子配穿山甲,活血通经,能治瘀血痞块、癥瘕积聚。
【用法用量】用量4.5~9g,大剂量可至30g。外用适量熬膏或捣积,
【注意事项】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采收加工】8~10月间割取果穗,晒干,打落果实,除去杂质。
【炮制工艺】
炒制:取净水红花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爆裂,有香气逸出为度,取出,放凉(《集成》)。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荭草种子含淀粉41.51%。荭草种子含淀粉约40%。据南京药学院初步分析,果实含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槲皮素、花旗松素(taxifolin)。
2、药理作用:小鼠每天灌服水荭子煎剂、酊剂或石油醚提取物,连续10天,对艾氏腹水癌(腹水型及实体型)和肉瘤-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效果不稳定,需进一步证实。荭草果实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治脾肿大,肚子胀:水红花子一斤,水煎熬膏。每次一汤匙,一日二次,黄酒或开水送服。并用水红花子膏摊布上,外贴患部,每天换药一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水红花子图片

水红花子图

水红花子药材

水红花子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