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
【药材名称】熟地黄【拼音名称】Shu Di Huang
【别名】熟地、伏地。
【科属】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炮制加工品。
【产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河南温县、博爱、孟县等地产量大,质量佳。
【性味】【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中成药】共有 820 种中成药使用熟地黄: 龟龄集 壮骨药酒 寄生追风液 参茸阿胶 复方阿胶浆 更年安 生发丸 追风壮骨膏 添精补肾膏 加味八珍益母膏等。
【应用】
1、血虚诸证。本品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汤(《和剂局方》);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补血止血、温经散寒药同用,如胶艾汤(《金匮要略》)。
2、肝肾阴虚诸证。本品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补肝肾,益精髓,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亦可与知母、黄柏、龟甲等同用治疗阴虚骨蒸潮热,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本品益精血、乌须发,常与何首乌、牛膝、菟丝子等配伍,治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如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本品补精益髓、强筋壮骨,也可配龟甲、锁阳、狗脊等,治疗肝肾不足,五迟五软,如虎潜丸(《医方集解》)。
此外,熟地黄炭能止血,可用于崩漏等血虚出血证。
【配伍效用】
1、熟地配伍龟板:熟地滋阴养血;龟板滋阴潜阳。二者合用,可增强其育阴潜阳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阳亢之头晕、耳鸣、少寐、健忘、潮热盗汗等症。
2、熟地配伍何首乌:熟地养血滋阴;何首乌补益精血、乌须发。二者伍用,有益精血、乌须发之作用,用于治疗精血不足之须发早白等症。
3、熟地配伍麻黄:熟地甘温,滋补肝肾、养血生津;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二药合用,熟地得麻黄,则补而不腻,有益肾平喘之功;麻黄得熟地,则散而不伤人体正气,有宣肺平喘之效。共奏宣肺益肾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肺肾两虚之久喘不愈;夙喘骤发以及妇女经期哮喘。
4、熟地配伍山药:熟地滋阴补肾益精;山药补脾益肾固精。二者合用,有补肾固精止遗之功效,用于治疗肾虚遗精、遗尿、消渴等症。
5、熟地配伍山茱萸:熟地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山茱萸温补肝肾、涩精。二者合用,有滋补肝肾、养血固精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不足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阳痿、遗精等症。
6、熟地配伍知母、黄柏:熟地滋阴益肾;知母养阴润燥泻相火;黄柏盐炒入肾,泻相火退虚热以存阴。三药合用,有滋肾阴、泻相火之功效,用于治疗肾阴不足、相火妄动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红少苔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鉴别用药】
地黄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现临床使用有鲜、生、熟三种。均有养阴生津之功,而治阴虚津亏诸证。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之力虽弱,但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证;生(干)地黄甘寒质润凉血之力稍逊但长于养心肾之阴,故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者宜之;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而功专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用之。
【注意事项】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甚,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
【炮制工艺】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
2、药理作用:地黄能对抗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后血浆皮质酮浓度的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地黄煎剂灌胃能显著降低大白鼠肾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可见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六味地黄汤对大鼠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血压、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亡率的作用。六味地黄汤明显对抗N-亚硝基氨酸乙脂诱发小鼠前胃鳞状上皮细胞癌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退行性脊椎炎:熟地15kg,肉苁蓉、鹿衔草、骨碎补、淫羊藿、鸡血藤各10kg,莱菔子5kg,煎制成流浸膏11kg,加蜜1.5kg,制成丸剂,每丸2.5g,每次2丸,日服2~3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1000例,显效808例,好转141例,无效51例。〔《辽宁中医杂志》1982;(3):40〕
2、治疗坐骨神经痛熟地20g,木瓜、鹿角胶各12g(烊化),干姜炭、肉桂、白芥子、生甘草各6g,麻黄9g,川牛膝、留行子、威灵仙各10g。水煎服,日1剂,随证加减。治疗28例,痊愈17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湖南中医杂志》1991;7(3):41〕
3、治疗汗症生熟地、当归、黄芩、黄柏各12g,黄芪12~24g,黄连3~6g。日1剂。气血甚虚者加甘草,重用黄芪;气阴虚者加麦冬、西洋参;汗多加煅龙牡、五味子。治疗50例,治愈4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湖北中医杂志》1991;13(6):22〕
4、治疗老年便秘熟地、当归、威灵仙、白术、首乌各30g,升麻10g。水煎服,日1剂。治疗24例,治愈18例,显效6例。〔《内蒙古中医药》1991;(3):15〕
5、治疗阳痿熟地30g,山萸肉、炒白术12g,远志、巴戟天、杜仲各3g,肉桂、茯神各6g,人参(另炖兑服)、枸杞各9g,蛇床子、肉苁蓉各15g,黄芪10g,大胞(胎盘)粉、仙灵脾各20g(吞服)。病程日久(阳痿达3年以上)酌加鹿茸粉1.5g(分冲)或鹿角胶10g(烊化冲服),10天为1疗程。休息1周,继服第2疗程。治疗80例,治愈76例,好转3例,无效1例。〔《山西中医》1990;6(3):16〕
6、治疗死精过多症熟地黄30g,仙灵脾、黄芪各15g,菟丝子、当归各12g,桃仁9g,红花、川芎各6g。肾虚甚者加制首乌、锁阳;气虚甚者加党参、淮山药;淤血症候甚者加三棱、莪术。每日1剂,煎药2~3次,30天为1疗程。治疗182例,用药1~3疗程后,治愈67例,显效57例,有效36例,无效2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5):28〕
7、治疗精子密度过高不育症熟地、淮山药、茯苓各15g,枣皮、丹皮、泽泻各10g。随证加减。治疗12例,生育7人,好转5人。治疗时间最长74天,最短28天。〔《辽宁中医杂志》1991;18(2):22〕
8、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猪肤200g,蜂蜜、米粉(炒香)各120g,生地、熟地各50g。将猪肤洗净去肥,置瓦罐内,再入生地、熟地,加水1000ml,文火煎汁呈稠状,去渣取汁150ml,入米粉(炒香)100g,复置于文火煎沸为度,兑入蜂蜜120g,搅拌成糊状,冷却后分4次服(1日量)。临证加味:痒甚者加天麻10g;烦躁者加知母10g。均另煎取汁兑服。治疗76例,均愈。〔《湖南中医杂志》1991;7(3):45〕
9、治疗斑秃:
a.熟地、菟丝子各60g,当归、川芎、杭芍各30g,木瓜、天麻、羌活各24g,共研细末,加蜜586g为丸,每服10g,每日2次。外加洗药,治疗斑秃,疗效较好。〔《中医杂志》1963;(7):14〕
b.生地、熟地、白芍、五味子、丹参各60g,何首乌90g,羌活、木瓜各30g。上药共研细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服1丸,日服2次。治疗7例,皆愈。多于服药后2周始生新发。〔《新医药学杂志》1978﹔(3):43〕
【茶疗食谱】
1、地膏
[材料]熟地黄500克,干地黄500克,蜂蜜1000克。
[做法]将熟地黄、干地黄洗净,切碎,一并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浸渍12小时。分别加水煎煮3次,第1次3小时,第2、3次各2小时,分次滤取药液,合并滤液,用文火煎熬至膏状。再加入蜂蜜调匀,用文火浓缩成膏。
[功效]养血生津。
2、熟地补血汤
[材料]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药10克,鸡血藤15克。
[做法]将以上四味补药洗净,加入清水,浸渍2小时,煎煮40分钟,取汁温服。药渣再加清水,煎煮30分钟,取汁再服。
[养生提示]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用补益精血,滋养肝肾。适用于血虚心悸、头晕、目眩、闭经、面色无华等。
3、熟地酒
[材料]熟地黄60克,枸杞子3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将熟地黄、枸杞子洗净,干燥,切碎,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置于瓷坛内,加入白酒,密封坛口。每日振摇1次,7天后改为每周1次。浸泡20天后饮用。服完后,药渣可再加白酒500克,浸泡15天后饮用。每次15毫升,1日2次。
[功效]功用补血养阴,滋肾益精。
[用途]适用于精血不足、健忘、脱发、不孕、腰膝酸软等。
4、熟地黄牛脊骨汤
[材料]牛骨500克、熟地黄40克、盐3克
[做法]将牛脊骨洗净,斩成块备用;熟地黄洗净备用;将砂锅里加适量清水,放入牛脊骨块、熟地煮至牛脊骨发白,加食盐适量调味。
[养生提示]本品具有补血、滋阴、筋骨之功效,适用于盆血病患者食用.
5、熟地当归羊肉汤
[材料]瘦羊肉700克,熟地黄30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干枣10克,姜10克,白砂糖3克,盐2克,鸡精2克,味精1克
[做法]将洗净的羊肉切成小块,用开水焯一下,除去血沫。再放入盛有适量清水的锅内,放入生姜、熟地黄、当归、黄芪,用文火煲三个小时左右。放入大枣,加入糖、盐、鸡精、味精,搅拌均匀,再用文火煮十五分钟左右即可。
[养生提示]这道药膳是通过补血达到补阴的目的。应该说是在春季进补的一道非常不错的药膳,能够补肾,能够助阳气生发。
6、熟地当归粥
[材料]熟地黄30克,当归20克,粳米40克
[做法]用熟地黄30克,当归20克,粳米40克,加陈皮末少许煮粥。
[用法]每日服2次,中午、晚上各1次。
熟地黄图片

熟地黄牛脊骨汤

熟地当归羊肉汤

熟地黄

熟地黄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