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山楂

山楂

【药材名称】山楂
【拼音名称】Shan Zha
【别名】山里果、山里红、酸里红、山里红果、酸枣、红果、红果子。
【科属】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成熟果实。
【产地】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以山东产量大质佳。多为栽培品。
【性味】【性能·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中成药】共有 573 种中成药使用山楂: 复方淀粉酶口服液 复方胃蛋白酶颗粒 复方淀粉酶口服溶液 复方胃蛋白酶散 复方胃蛋白酶颗粒 复方阿胶浆 儿康宁 午时茶颗粒 心可舒片 山玫胶囊等。
【应用】
1、饮食积滞证。本品酸甘,微温不热,功善消食化积,能治各种饮食积滞,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凡肉食积滞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应用。如《简便方》即以单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莱菔子、神曲等,可加强消食化积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气消滞,治积滞脘腹胀痛,如匀气散(《证治准绳》)。
2、泻痢腹痛,疝气痛。山楂入肝经,能行气散结止痛,炒用兼能止泻止痢。治泻痢腹痛,可单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未服,如(《医钞类编》)方;亦可配木香、槟榔等同用。治疝气痛,常与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经。本品性温兼入肝经血分,能通行气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滞胸胁痛,常与川芎、桃仁、红花等同用。若治疗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痛经、经闭,朱丹溪经验方即单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与当归、香附、红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岳全书》)。
现代单用本品制剂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细菌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疗效。
【配伍效用】
1、山楂配伍川芎、当归:山楂散淤、行气;川芎活血行气;当归活血补血。三者配伍,有补血活血、行气散淤之功效,用于治疗产后淤阻腹痛、恶露不尽之症。
2、山楂配伍麦芽:山楂酸甘微温,消食化积、散淤行滞,善消肉食油腻之积;麦芽甘温,消食和中,长于消麦面之积。二者伍用,共奏消积、行滞、和中之功效,用于治疗饮食不节之积食不化、嗳腐吞酸、腹痛胀满、呕吐泄泻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或胃酸分泌过多者均慎用。
【采收加工】9~10月份果实成熟后采收。山里红和山楂的果实采下后趁鲜横切或纵切成两瓣,晒干,或采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在60~65℃下烘干。野山楂的果实采下后即晒干或压成饼状后晒干。
【炮制工艺】
1、山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和果柄。
2、炒山楂: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放凉。
3、焦山楂: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4、山楂炭:取净山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药材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炮制品贮于干燥容器中,密闭。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山楂含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熊果酸、齐墩果酸、山楂酸等),皂苷鞣质、游离酸、脂肪酸、维生素C、无机盐、红色素等。
2、药理作用:所含脂肪酸能促进脂肪消化,并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而促进消化,且对胃肠功能有一定调整作用。其提取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缺氧;并可强心、降血压及抗心律失常;又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其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胆固醇及其亚组分浓度,增加胆固醇的排泄而实现的。另外,山楂还能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强免疫、利尿、镇静、收缩子宫、抑菌等。
【临床应用】
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a.山楂30g、葛根15g、明矾1.2g,制成糖衣片,上量分3次饭后口服,4周为1疗程。治疗60例,显效31例,改善26例,总有效率95%。对心电图总有效率为40.7%,对血脂总有效率为55%。〔《心脏血管疾病》1978;(2):98〕
b.山楂4.5g,葛根4.5g,丹参4.5g,三七0.3g,木香0.3g,制成12片,每次4片,日服3次,30天为1疗程。治疗87例,用药1~3疗程,显效81例,改善5例,无效1例。且远期疗效较好,无副作用。〔《山东医药》1979;(6):11〕
2、治疗高血压:
a.山楂糖浆(每毫升含生药干品0.65g),每次20ml,每日3次,饭后服,1月为1疗程。治疗50例,用药1疗程后显效35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4%。〔《新中医》1976;(1):51〕
b、鲜山楂30g、苹果30g、鲜芹菜根3个,切碎,加水,隔水清蒸,入冰糖,渣汤同服。每晚睡前1次,以后隔日1次,3个月为1疗程。治疗20例,效果满意。〔《江苏中医杂志》1980;(6):29〕
3、治疗血清胆固醇过高症:生山楂45g,葛根15g,制首乌30g,珍珠粉0.6g。制成片剂,每次5片,日服3次,1月为1疗程。治疗71例,用药1疗程后,其平均值由252.8mg%降至216.8mg%。〔《新医学》1975;(1):34〕
4、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
a.焦山楂12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菌痢;加白扁豆花3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肠炎。治疗菌痢、肠炎91例,总有效率为97.8%,总治愈率为89.01%,无效2例。〔《中草药通讯》1973;(3):31〕
b.山楂60g,炒焦时离火,加白酒50ml搅拌,再炒至酒干,加水约200ml,煎15分钟,去渣加红糖60g,再煎一沸,趁温顿服,每日1剂。治疗急性菌痢51例,治愈41例。疗效优于氯霉素。〔《新医学》1977;(1):封三〕
5、治疗黄疸:山楂肉开水浸泡代茶饮,开始1~2天内,日服量为100g,第3天起减半,每日冲泡2次。治疗7例,退黄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11天。〔《福建中医药》1966;(2):82〕
6、治疗肝炎:山楂粉,每次3g,日服3次,10天为1疗程。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36例,用药2~4疗程后,痊愈30例,好转3例;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34例,痊愈26例,好转4例。认为本品有较好的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对于肝大、黄疸、疼痛症状也有明显疗效。〔《人民军医》1977;(8):封三〕
7、治疗呃逆症:生山楂汁,成人每次15ml,日服2次。治疗顽固性呃逆症85例,一般用药1日即可收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5):315〕
8、治疗肾盂肾炎:山楂90g,为1日量,水煎,分3次服,连服7日。治疗急性肾炎45例,痊愈34例,好转7例;治疗慢性肾炎60例,痊愈42例,好转18例。〔《陕西新医药》1975;(1):35〕
9、治疗克山病:山楂、五味子,以4:1的比例配伍,粉碎后加糖及适量的赋形剂,制成片剂,每片重0.5g,每次5片,日服3次,2个月为1疗程。治疗23例,临床治愈率为47.8%,总有效率为70.3%。〔《辽宁中医杂志》1978;(1):17〕
10、治疗瘢痕:山楂粉用黄酒调糊外敷。治疗手术瘢痕和疮疖瘢痕12例,除2例老龄瘢痕时间过长、效果欠佳外,均获满意效果,患处皮肤光滑如常。《四川中医》1987;(5):47〕
【茶疗食谱】
1、山楂双耳糖水
[材料]蜂蜜山楂50克、银耳30克、黑木耳30克,冰糖30克。
[做法]山楂、银耳、黑木耳放进砂锅,中火煮20分钟加入冰糖即可。
[养生提示]本食疗方具有强精、补肾、美容、嫩肤、强心、壮身、补脑、提神、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延年益寿之功效。
2、山楂粥
[材料]山楂50克、糙米100克、糖20克。
[做法]先将糙米放入砂锅煮开、再加入山楂、糖,煮10分钟,美味健康的山楂粥就好了。
[用法]两餐之间当点心吃,勿空腹吃,连续食用7~10天,保健效果更明显。
[养生提示]本食疗粥可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腹痛、腹泻、小儿开胃、消食等。
3、蜜山楂
[材料]山楂、蜂蜜。
[做法]将山楂洗净,去掉果柄、果核、放在铝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7成熟、水将耗干时加入蜂蜜,再以小火煮熟透收汁即可。冷却后放入瓶罐中贮存。
[用法]每天服用。
[养生提示]开胃、消食、活血化淤。治疗冠心病以及肉食不消、腹泻。
4、山楂双耳汤
[材料]银耳10克、黑木耳10克,山楂20克,冰糖30克。
[做法]首先把事先泡好的黑木耳和银耳洗去渣滓,择净。然后把黑木耳、银耳、山楂放进砂锅里,再在砂锅中加入500克清水,接下来用中火煮约20分钟。20分钟之后,加入冰糖,然后搅拌均匀,当冰糖完全化开即可。
[养生提示]本食疗方可降压,为治疗高血压常用食疗方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慎用,黑木耳有通便的作用,而山楂这种消导作用大量食用的话,也会使大便次数增多
5、山楂茶
[材料]山楂5g、绿茶3g、冰糖10g。
[做法]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效]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降压,抗菌。
[用途]肉食不化;小儿乳食停滞;痰饮痞满,症瘕;吞酸;下痢;疝气。
[来源]来源于《日用本草》。
6、楂术茶
[材料]山楂5g、白术3g、神曲1g、花茶3g。
[做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消食化积。
[用途]一切饮食停积,腹胀、嗳气不舒。
[来源]来源于《丹溪心法》。
山楂图片
山楂
山楂
山楂
山楂
山楂
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