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
【药材名称】山药【拼音名称】Shan Yao
【别名】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土著、王芧、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姜、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山药蛋、山薯、淮山药、白山药、野山豆。
【科属】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
【产地】主产河南,产量大,质量优。习称怀山药。此外,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等地亦产。
【性味】【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中成药】共有 543 种中成药使用山药: 复方胃蛋白酶散 杜仲补天素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儿康宁 追风壮骨膏 三七血伤宁胶囊 地奥心血康胶囊 白癜风胶囊 缩泉胶囊 参术儿康糖浆等。
【应用】
1、脾虚证。本品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滋养脾阴。多用于脾气虚弱或气阴两虚,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唯其亦食亦药,“气轻性缓,非堪专任”,对气虚重证,常嫌力量不足。如治脾虚食少便溏的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治带下的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本品皆用作人参、白术等药的辅助药。因其含有较多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作成食品长期服用,对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羸瘦,需营养调补而脾运不健者,则是佳品。
2、肺虚证。本品又能补肺气,兼能滋肺阴。其补肺之力虽较和缓,但对肺脾气阴俱虚者,补土亦有助于生金。适用于肺虚咳喘,可与脾肺双补之太子参、南沙参等品同用,共奏补肺定喘之效。
3、肾虚证。本品还能补肾气,兼能滋养肾阴,对肾脾俱虚者,其补后天亦有助于充养先天。适用于肾气虚之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及肾阴虚之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等症。不少补肾名方,如肾气丸(《金匮要略》)、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中,都配有本品。
4、消渴气阴两虚证。消渴一病,与脾肺肾有关,气阴两虚为其主要病机。本品既补脾肺肾之气,又补脾肺肾之阴,常与黄芪、天花粉、知母等品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配伍效用】
1、山药配伍白术炒山药补气养阴止泻;白术苦温,补气健脾、燥湿止泻。二者合用,有补脾燥湿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湿胜之泄泻。
2、山药配伍党参山药补脾益阴;党参补气生津。二药伍用,有补脾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之食少口渴、体倦乏力等症。
3、山药配伍茯苓山药补脾气、益胃阴而止泻;茯苓渗湿健脾而止泻。二者合用,为平补缓利之剂,既补益脾胃,又不伤阴留湿,用于治疗久病脾胃气阴不足所致之不思饮食、倦怠乏力、腹泻、带下等症。 4、山药配伍芡实山药补脾益气;芡实涩带固精、补脾祛湿。二者伍用,有补脾益气、收敛止带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湿盛之带下色白量多者。5、山药配伍天花粉山药益气养阴;天花粉清热、生津。二者合用,有益气生津、清热养阴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伤津之口渴干呕、食少,或消渴症。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注意事项】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本品养阴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有实邪者忌服。
【采收加工】
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选择粗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齐,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炮制工艺】
1、山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土炒山药:先将土粉置锅内,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山药片每100kg,用灶心土30kg。
3、麸炒山药: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不断翻动,至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山药片每l00kg,用麦麸10k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根茎含多巴胺、山药碱、槭素II、胆甾醇、麦角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另含游离氨基酸,以及糖朊,水解产生赖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此外,尚含淀粉、鞣质、粘液质、糖蛋白、多酚氧化酶等。粘液中含甘露聚糖,植酸,3,4-二羟基苯乙胺,尿囊素。
2、药理作用:水煎醇沉液能抑制胃排空运动及肠管推进运动,增加小肠吸收功能,抑制血清淀粉酶的分泌;山药及其炮制品能拮抗肾上腺素所致家兔离体肠管紧张度降低,并可恢复肠管的节律性运动;山药水煎液能降低正常小鼠血糖,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糖尿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可对抗由肾上腺素或葡萄糖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尚有抗缺氧、免疫促进等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山药30g,熟地30g,益智仁15g,桑螵蛸15g,乌药10g,水煎300ml,分2次服,每日1剂。治疗35例,用药24小时最高尿量及多尿期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5):28〕
2、治疗肺结核高热:怀山药120g(1日量),水煎频服,治疗1例用西药抗痨药17日无效的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的高热患者,3日后体温降至正常,连用8日,发热、咳嗽、胸痛、气急等症状消失。〔《四川中医》1990;8(6):26〕
3、治疗带下:山药30g、芡实30g,盐水炒黄柏6g,车前子3g,白果10g,服药期间忌鱼腥、腌菜等生冷食物,注意外阴卫生。治疗110例,痊愈89例,显效21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8):367〕
4、治疗婴幼儿泄泻:
a.生山药500g、白糖30~50g。先将山药轧成细末,过细萝,取山药粉50g左右,置搪瓷缸内,适量凉水调匀,放火上加热,时时搅拌,待煮两三沸后即成稀糊状,加少许白糖,每次4~6羹匙,日服4~5次。婴儿可适当调稀,频频饮之。治疗22例,全部治愈。〔《浙江中医杂志》1991;26(2):66〕
b.淮山药研碎过筛成细末,临用时加冷水煮成糊状口服。1岁以内每次5~10g,1~2岁每次11~15g,2~3岁每次16~20g,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2例,疗效显著。〔《湖南医学杂志》1982;(4):17〕
5、治疗婴幼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山药10g、车前子4g,6个月以下小儿减半,2岁以上加量1/3,脱水者配用一味薯蓣补液饮:山药30g,白糖或葡萄糖10g,食盐0.5g,用清水600ml煎山药,剩下约500ml滤出,加入白糖和食盐混匀溶解,频服。治疗101例,痊愈96例,好转5例。〔《中医杂志》1984;(5):9〕
6、治疗小儿积滞:炒山药5~10g,炒扁豆、炒白术、鸡内金各3~5g,随症加减,凡伤食、积滞、疳积等症有纳食呆滞、夜寝不宁、多汗倦怠、便溏或干,反复外感、贫血等症均可服用,治疗1218例,总有效率为98.9%。〔《中医杂志》1983;24(4):57〕
7、治疗小儿遗尿症:炒淮山药120g(研末备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6g,开水送服,若遗尿较重者加孩儿参30g,焙干研末与淮山药调匀服用,治疗胃气虚弱型遗尿症200例,全部治愈。〔《新中医》1976;(增刊):58〕
8、治疗溃疡性口腔炎:淮山药20g、冰糖30g,制成煎剂(两次煎液混匀后分两份)。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连服2~3天。治疗50余例,疗效甚为满意。一般服用2剂即愈。〔《陕西中医》1985;(4):174〕
【茶疗食谱】
1、山药粥
[材料]干山药50g(或鲜山药100g),粳米100g。
[做法]将山药和粳米淘洗干净,加清水,先以武火煮沸,继以文火煎熬20~30分钟,以米熟为度。
[用法]作早晚餐,温热服食。
[功效]补益脾胃,滋养肺紧。
[用途]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久泻久痢和肺肾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潮热盗汗等症。
2、山药酒
[材料]山药15g,山萸肉15g,五味子15g,灵芝15g,米酒1000ml。
[做法]将以上四味洗净,干燥,研成粗末,置于瓷坛内,加入米酒,密封坛口。每日振摇1次,7天后改为每周1次。浸泡30天以上。
[用法]每次饮用30ml,1日2次。
[功效]润肺滋肾,生津止渴。
[用途]适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虚劳咳嗽、口干精少、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症。
3、山药膏
[材料]山药12g,山萸肉6g,熟地6g,茯苓6g,泽泻6g,丹皮6g,怀牛膝6g,车前子6g,太子参6g,炒白术6g,冰糖100g。
[做法]将以上10味洗净,干燥,共研粗末。加入清水浸渍12小时。煎煮三次,每次3~4小时,分次滤出药液。将三次药液合并,用文火煎熬浓缩,以不渗纸为度。再兑入冰糖,调匀收膏。
[用法]每次食用8g,1日3次,白开水冲服。
[功效]滋补肝肾,生津止渴。
[用途]适用于所阴不足所致的口渴思饮、尿多乏力等症。
4、山药茯苓包子
[材料]山药、茯苓各100g,面粉200g,白糖150g,猪油、青丝、红丝各适量。
[做法]将山药、茯苓研粉,加水浸泡成糊状。另取面粉发酵作包子面坯。再将山药、茯苓上笼蒸半小时后,调入面粉、白糖、猪油、青丝、红丝,拌匀成馅,作成包子,再把包子上笼蒸熟即可。
[用法]每天早晨随意食用。
[功效]益脾胃、补气阴、涩精气。
[用途]适用于脾气虚弱所致的食少、便溏、消渴、尿频、遗尿、遗精等症。
5、薯蓣酒
[材料]生山药250g,黄酒1.5Kg。
[做法]先用酒500g煮沸,放入山药(去皮),并继续添酒,至酒添尽山药熟,将山药取出,加入适量的蜜。早晨空腹食山药,或用葱花、椒盐拌食之。酒另饮,
[用法]每日1~2次,每次30g。
[功效]补中通痹,祛风除湿。
[用途]适用于脾肾不足,肌肉失灵,复受风邪而引起的风眩、口动、眼目闰和肢膝顽痹无力、小便频数者。
6、山药花生粥
[材料]山药30g,落花生45g,粳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花生、粳米入锅内,加适量水,煮粥,粥熟后加入冰糖。
[用法]每日食1次,要适量。
[功效]益胃健脾。
[用途]适用于脾胃虚弱症。
7、山药葡萄粥
[材料]鲜山药50g,莲子肉50g,葡萄干50g,白糖少许。
[做法]将山药去皮,与莲子肉、葡萄干入锅加水煮烂,加糖适量。
[用法]每日食服1次,每次20g。
[功效]补中健身,益脾养心。
[用途]适用于心脾不足而引起的面色黄白、怔忡心悸、腹胀便溏、乏力倦怠、形体瘦弱等症。
8、山药桂圆粥
[材料]鲜山药100g,桂圆肉15g,荔枝肉3~5个,五味子3g,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山药去皮切成片,与桂圆、荔枝、五味子同煮,加入适量白糖。
[用法]每日晚临睡前1小时食之。
[功效]补益心肾,止渴固涩。
[用途]适用于心肾之阴不足而引起的消渴、小便频数、心悸失眠、腰部酸痛等症。
9、山药扁豆粥
[材料]鲜山药30g,白扁豆15g,,粳米30g,白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片,再用水煮粳米、扁豆,煮熟放入山药片,煮成粥,加糖适量。
[用法]每日早餐食用1次。
[功效]补益脾胃,调中固肠。
[用途]适用于脾胃气阴不足而引起的乏力疲倦、气短懒言、饮食无味、口干欲热饮、大便溏软等症。胃肠积滞而引起的泄泻或下痢者不宜食用。
10、山药半夏粥
[材料]生山药粉30g,清半夏30g,白糖适量。
[做法]先用温水将半夏淘洗数次,不使有分毫矾味。用饭锅煎煮半夏,取清汤约两杯半,去掉半夏渣,再将山药粉放入汤内调匀,煮2~3沸,至糊状,其粥即成,加白糖。
[功效]每日食用1次,每次10g。
[用途]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来源]适用于因脾胃虚弱而引起气逆上冲、呕吐频作,尤其是闻药气味则呕吐更甚,诸药不能下咽者。
11、山药三七粥
[材料]生山药100g,桂圆肉20g,炮姜炭6g,三七粉10g,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山药打碎,再将桂圆、炮姜先煮30分钟,去姜渣,入山药、三七,慢火共煮成粥,酌加红糖。
[用法]每次服20g,每日2次。
[功效]健脾益肾,滋润血脉。
[用途]适用于脾胃虚寒型便血有显效。湿热型便血勿食用。
12、山药桂圆炖甲鱼
[材料]山药片30g,桂圆肉20g,甲鱼500g。
[做法]先将甲鱼宰杀,洗净去杂肠,连甲带肉加水适量,与山药桂圆肉清炖,烂熟即可。
[用法]吃肉喝汤。
[功效]滋阴潜阳,散结消癥,补阴虚清血热,安神补血,开胃益脾。
[用途]适用于阴虚低热,肝脾肿大者。
13、山药饮功用
[材料]生山药200g。
[做法]先将生山药洗净切片,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汁。
[用法]每日当茶饮用。
[功效]滋补肾阴,兼补脾肺。
[用途]适用于劳嗽低热等症。
14、山药芝麻粥
[材料]山药15g,黑芝麻120g,冰糖120g,粳米60g,鲜牛奶200g,玫瑰糖6g。
[做法]先将粳米洗净,用清水泡1小时,捞出沥干,山药切成小粒,黑芝麻洗净,沥干水,炒香,将以上3味入容器内,加水和牛奶拌匀,磨碎后,滤出汁待用。锅中加入清水,放入冰糖,溶化后过滤。将冰糖放入锅中,继续煮沸后,将芝麻水倒入锅内,加入玫瑰糖,不断搅动成粥,待煮熟后可食。
[用法]可佐餐服用,每日1次。
[功效]滋阴补肾。
[用途]适用于肝肾不足、病后体弱,及大便燥结、须发早白等症。
15、山药蛋黄粥
[材料]山药30g,鸡蛋黄2个,大米120g。
[做法]先将山药洗净蒸熟,切碎备用。把大米淘净入锅,加入山药同煮,待煮熟快起锅前,将鸡蛋黄打入碗中,去掉鸡蛋清,将蛋黄打散,倒入粥中搅匀即可。
[用法]每日作早餐食用。
[功效]补益脾胃,养心安神,补血养阴。
[用途]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心悸不宁、久泻、脱肛等症。健康人食用能增强记忆力,增强体质。
16、山药苡米粥
[材料]山药60g,薏苡仁30g。
[做法]将山药、薏苡仁入锅内加水适量煮粥。
[功效]每日食服2次,每次20g。
[用途]补气益阴,健脾固肾,渗湿止泻。
[来源]适用于糖尿病。
17、山药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g,山药150g,生姜15g,葱白30g,胡椒6g,绍酒20g,食盐3g。
[做法]先将选好的羊肉洗净,略划几刀,再入沸水锅中,焯去血水,姜、葱拍破待用。山药用清水润透后切成0.2cm的片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加入清水适量,入姜、葱、胡椒、绍酒,先用武火烧沸后,去浮沫,移文火上炖至熟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盘中,再将原汤除去姜、葱,略调味,连山药一起倒入羊肉盘内即成。
[用法]每日食用1次。
[功效]补养脾肾。
[用途]适用于脾肾虚弱而乏力倦怠、便溏腹泻,或肺虚久咳、妇女脾虚白带、小儿营养不良等。
山药图片

山药

山药图

山药药材

山药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