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乳香

乳香

【药材名称】乳香
【拼音名称】Ru Xiang
【别名】熏陆香、马尾香、乳头香、塌香、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等
【科属】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树脂。
【产地】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中成药】共有 465 种中成药使用乳香: 复方炉甘石外用散 甘石创愈散 羟布宗片 甲硝唑呋喃唑酮栓 按摩乳 壮骨药酒 舒筋定痛酒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 京万红 骨痛灵酊等。
【应用】
1、跌打损伤、疮疡痈肿。乳香辛香走窜,入心、肝经。味苦通泄入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祛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治跌打损伤,常配没药、血竭、红花等药同用,如七厘散(《良方集液》);配没药、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可治疮疡肿毒初起,红肿热痛,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大全良方》);治痈疽、瘰疬、痰核,肿块坚硬不消,可配没药、麝香、雄黄以解毒消痈散结,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治疮疡溃破,久不收口,常配没药研末外用以生肌敛疮,如海浮散(《疮疡经验全书》)。
2、气滞血瘀之痛证。本品辛散走窜,味苦通泄,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行血中气滞,化瘀止痛;内能宣通脏腑气血,外能透达经络,可用于一切气滞血瘀之痛证。《珍珠囊》谓其能“定诸经之痛。”治胃脘疼痛,可与没药、延胡索、香附等同用,如手拈散(《医学心悟》);若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参、川芎等药用;治痛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常配伍当归、丹参、没药等药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疼痛,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同用,如蠲痹汤(《医学心悟》)。
【配伍效用】
1、乳香配伍没药:二者均有活血散淤止痛、消肿生肌之功。但乳香辛温香润,能行血中之气,止痛力强,兼能舒筋活络;没药辛苦性平,长于行淤散血,破泄力大。相伍为用,其效更显著,共奏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敛疮生肌之功效。内服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之淤血肿痛;气滞血淤之脘腹疼痛、心绞痛、痛经、闭经、产后腹痛以及疮疡肿痛、风湿痹痛。外敷用于治疗疮疡溃久不敛、跌打损伤之肌肉肿痛。
2、乳香配伍血竭、红花乳香活血止痛消肿;血竭活血散淤止痛;红花活血祛淤。三者合用,有活血祛淤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之淤血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胃弱者慎用,孕妇及无瘀滞者忌用。
【采收加工】野生或栽培。春夏季采收。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使树脂渗出,数天后凝成固体,即可采收。可打碎生用,内服多炒用。
【炮制工艺】
1、乳香:拣去砂子杂质。
2、醋制乳香:取净乳香,加醋拌匀,焖透,置锅内炒至表面光亮,取出,放凉。每乳香100kg,用醋5kg。
3、炒制乳香:
(1)取净乳香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光亮时,取出,放凉。
(2)取净乳香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显油亮光泽,取出放凉。
4、茯苓制乳香:取乳香拣净杂质,成块的捣碎成粒状。加半量的茯苓粉,先将茯苓粉放入锅内用文武火炒热,然后放入乳香迅速用锅铲铲到锅底压碎拌炒,防止粘结成块,炒至浓烟上升乳香发泡成珠,现紫黄色,取出摊开,放冷。
5、麸制乳香:取净乳香,大者剪成小块,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出油时,撒入麸皮,继续拌炒至油被麸皮吸尽,药体发胀呈珠状为度,取出,除去麸皮,放凉。每乳香1kg,用麸皮0.5kg。
6、煨制乳香:取净乳香,大者砸成小块,另取沙子置锅内,加热至100℃以上,然后铺上纸2-3层,上摊乳香块,继续加热至出油时,用筷子轻轻翻动,并换纸2-3次,至乳香呈珠状,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7、煮制乳香:取乳香加水烊化,滤去木屑、沙石,用文火煮至滴水成珠而下沉。
8、灯心草制乳香:取净乳香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烊化,加入灯心草拌炒至质酥松,取出,簸去灯心革。用时敲碎。每乳香100kg,用灯心草6.25kg。
9、酒制乳香:取乳香块加白酒淋润4小时,至酒被吸尽,用微火烘2昼夜,至油透在纸上,质脆,不粘手为度,再研细即可。每乳香块1kg,白酒60g。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油3%~8%。树脂的主要成分为游离α-乳香脂酸、β-乳香脂酸、结合乳香脂酸、乳香树脂烃;树胶为阿糖酸的钙盐和镁盐、西黄芪胶黏素和苦味质。挥发油含蒎烯、莰烯、香桧烯、榄香烯、消旋-柠檬烯及α-水芹烯、β-水芹烯、1-壬烯、己醛、庚醛、辛醛、壬醛、2,4-壬二烯醛、间-异丙基甲苯、桉树脑、异辛醇、1-辛醇、1-壬醇、乙酸正辛酯、乙酸龙脑酯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较显著的镇痛作用。以乳香为首味药的子宫丸比多种抗菌素有更强烈的抑菌作用,且能有效地杀灭滴虫。
3、毒副作用:乳香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此外,还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胃脘不适、乏力、发热、卧寐不安、皮肤潮红、红疹瘙痒、烦躁不安、耳部红肿等。因此,临床上,孕妇、胃弱及痈疽已溃者忌用。可用阿托品、维生素c、氟派酸等治疗胃肠刺激症状,必要时可用抗过敏药和激素类药。
【临床应用】
1、治疗乳核:乳香、没药、黄柏各10g,大黄15g,冰片5g,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膏,摊纱布上,敷贴患处,然后用热水袋热敷半小时,24小时后换药。治疗38例,痊愈36例,好转2例。(《陕西中医》1982;3(4):41)
2、治疗乳头皲裂:制乳香(研至极细无声)、煨乌梅(烧灰存性)、制马勃(文火烘干)各15g,汉三七6g,浙贝12g,蜈蚣3条。共研细面,混匀备用。先用生理盐水洗净患处,再扑药粉,每日1~2次。哺乳妇女哺乳前将乳头用生理盐水洗净。治疗35例,痊愈33例,显效2例。(《中医杂志》1980;(11):78)
3、治疗烧伤:乳香、没药各20g,冰片1g,共研细末,加入蜂蜜150ml,调成糊状。烧伤有水泡者先刺破水泡,然后涂敷此药膏,每日1次,一般5~10天可愈,稍重者2周内可愈。(《新医学》1985;17(1):14)
4、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生明乳香15g,生没药15g,乌贼骨15g,硼砂30g,明雄黄10g,蜈蚣6条,冰片3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先洗净患处,再撒上药末,覆盖青霉素软膏或凡士林敷料,隔日换药1次,3~5次即见新鲜肉芽。(《江苏中医杂志》1965;(50):19〕
5、用炙乳香、青皮、昆布、夏枯草、贝母等,每剂煎成50ml,分2次服,每月服药20天,经期停服,共治125例乳腺增生病。经治2-6个月后,痊愈78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1.2%。(《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8,20(4):309)
6、以乳香、没药、鳖甲、五灵脂组成的中药浓缩剂,浸湿数层纱布,热敷于肝区,与加热的石蜡,外加毛毯保温,每次半小时,每日1次,治疗32例肝炎后肝区疼痛。结果痊愈21例,显效6例,进步3例,疗效不显著2例。(《江苏中医》1962,(8):39)。
7、以乳香、没药、冰片共研细末,加蜂蜜调成糊状,外涂,每天1次,共治40余例烧烫伤患者。结果对Ⅰ-Ⅱ度烧烫伤,一般5-10天可愈,稍重者20天内痊愈。对Ⅲ度烧伤效果不理想。(《新中医》1985,(1):14)
【茶疗食谱】
1、木香乳没茶
[材料]木香5g、乳香2g、没药2g、花茶3g。
[做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001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行气化瘀。
[用途]内灼腹痛。
[来源]来源于《阮氏小儿方》。
2、蒲乳茶
[材料]蒲公英5g、乳香3g、没药3g、甘草3g、绿茶3g。
[做法]用300ml水煎煮蒲公英、乳香、没药至水沸后,冲泡甘草、绿茶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
[用途]各种化脓性感染。
[来源]传统药茶方。
乳香图片
乳香--药用
乳香--药用
乳香
乳香
乳香原植物
乳香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