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药材名称】肉桂【拼音名称】Rougui
【别名】牡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菌桂、薄桂、桂。
【科属】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
【产地】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区。
【性味】【性味、归经】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中成药】共有 521 种中成药使用肉桂: 复方二氧化钛乳膏 复方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胶囊 复方二氧化钛软膏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 注射用奥扎格雷钠 注射用奥扎格雷钠 注射用奥扎格雷钠 庆余辟瘟丹 壮骨追风酒 壮骨药酒等。
【应用】
1、用于肾阳衰弱的阳痿宫冷,虚喘心悸等。本品甘热助阳补火,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常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多与附子、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肾气丸、右归饮。若治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者,可用本品以引火归源,常与山茱萸、五味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2、用于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治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的脘腹冷痛,可单用研末,酒煎服,或与干姜、高良姜、荜茇等同用。治脾肾阳虚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大便溏泄,常与附子、人参、干姜等同用,如桂附理中丸。治寒疝腹痛,多与吴茱萸、小茴香等同用。
3、用于寒痹腰痛,胸痹,阴疽。本品辛散温通,能通行气血经脉、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尤以治寒痹腰痛,本品颇为常用,多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治胸阳不振,寒邪内侵的胸痹心痛,可与附子、干姜、川椒等同用。治阳虚寒凝之阴疽,亦取本品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通脉,可与鹿角胶、炮姜、麻黄等同用,如阳和汤。
4、用于闭经,痛经。本品辛行温通力强,温经通脉功胜,故可用治冲任虚寒,寒凝血滞的闭经、痛经等证,可与当归、川芎、小茴香等同用,如少腹逐瘀汤。
此外,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适加肉桂,能鼓舞气血生长。
【配伍效用】
1、肉桂配伍黄连:肉桂辛甘性热,入肾、脾、膀胱经,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功擅温补肾阳;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泻心火。二者伍用,寒热兼施,共奏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肾不交之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烦躁不安、遗精等症。
2、肉桂配伍黄芪、当归:肉桂温经通脉、散寒止痛;黄芪补气、托毒、生肌;当归补血、活血。三者合用,有温补气血、托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寒邪凝滞之疮疡溃烂、日久不敛属阴证者。
3、肉桂配伍熟地:肉桂甘热,温阳通脉,培补下元之阳;熟地甘润,滋阴养血,培补下元之阴。二者合用,有滋阴助阳、养血通脉,培补下元阴阳之功效,用于治疗下元虚损、肾气虚衰而引起之小便不利、四肢发冷、腰膝酸软、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宫寒不孕。
【用法用量】煎服,2~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未冲服,每次1~2g。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忌服,孕妇慎服。肉桂畏赤石脂。
【采收加工】多于秋分后剥取栽培5~6年的树皮和枝皮,晒1~2天,卷成圆筒状,阴干,称“油桂筒”(广条桂);剥取10余年生的树皮,将两端削成斜面,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晒干,称“企边桂”;将老树干离地30cm处,作环状剥皮,放木夹内晒至九成干,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干燥,称“板桂”;桂皮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边条,削去外部栓皮,称“桂心”;块片称“桂碎”。
本品不宜曝晒,以免影响品质。
【炮制工艺】除去杂质,刮去粗皮,捣成小碎块。
【储存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密闭。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挥发油1%~2%,称桂皮油或肉桂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此外尚含黏液质、鞣质及微量生物素,亦含多种二萜类成分。
2、药理作用:肉桂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在体外,其甲醇提取物及桂皮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酶作用;桂皮油、桂皮醛、肉桂酸钠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等作用;桂皮油能促进肠运动,使消化道分泌增加、增强消化机能,排出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并可引起子宫充血;肉桂水提取物、醚提取物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肉桂酸具有使人肺腺癌细胞逆转的作用。肇庆产肉桂降糖作用明显。桂皮油对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有抑制作用。桂皮的乙醚、醇及水浸剂对多种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毒副作用:桂皮醛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静脉注射为132mg/kg,腹腔注射为610mg/kg,口服为2225mg/kg。桂皮油6~18g对狗可致死,解剖可见到胃肠道黏膜发生炎症与腐蚀。小量桂皮醛能引起小鼠运动抑制,眼睑下垂;大量则可引起强烈痉挛,运动失调,耳血管扩张,呼吸促迫,翻正反射消失,死亡。外观表现镇静,但对声音及触觉刺激反应仍敏感。
临床应用本品用量不宜过大。曾有1例成人因顿服大量(一两二钱)肉桂粉末发生毒性反应的报告,表现为头晕眼花、目胀、咳嗽、口渴、尿少、溺时尿道中有灼热感等。推测其毒性反应与肉桂中所含桂皮油有关。
【临床应用】
1、治疗支气管哮喘:肉桂粉1g,加入无水酒精10ml,静置10小时后取上清液 0.15~0.3ml,加2%普鲁卡因至2ml,混匀,注入两侧肺俞穴,每穴1ml。治疗21例,19例控制发作,1例症状减轻,1例无效〔《福建中医药》1959;(1):16〕
2、治疗冻疮:Ⅰ号山桂膏(山莨菪碱400mg,肉桂3g,樟脑2g,研极细粉,加凡士林9g,调匀备用。)和Ⅱ号山桂膏(Ⅰ号山桂膏100g,土霉素25万单位(研粉),调匀备用,)外用,治疗1804人,随访812人,全部治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1):49〕
3、治疗狭窄性腱鞘炎:肉桂、公丁香各等份,研细末,鲜生姜洗净切成薄片,中间用针刺6~7个小孔备用。先在患部痛点上撒药粉少许,然后放上姜片。用艾柱在姜片上点燃灸之。治疗25例,痊愈23例,好转2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4):45〕
4、治疗腰腿痛:肉桂粉5g,1次服用,每日2 次,3周为1疗程。治疗肾阳虚型腰痛102例(风湿性脊椎炎 35 例,类风湿性脊椎炎5例,腰肌劳损55例,原因不明者7例),治愈47例,显效3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2):115〕
5、治疗小儿泄泻:丁香5~10g,肉桂4~6g,木香5~10g,研细末置纱布袋内,用绷带缚小儿脐上1夜,一般1~3次即可见效。治疗66例,痊愈56例,显效6例,好转4例。〔《中医杂志》1985;26(6):75〕
6、治疗小儿流涎:肉桂10g(2次量)研成细末,醋调至糊饼状,每晚临睡前将药均匀摊于两块纱布上,分别贴敷于两侧涌泉穴,胶布固定,次日晨取下。治疗脾阳虚型小儿流涎6例,用药3~5次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83;(8):78〕
【茶疗食谱】
1、桂浆粥
[材料] 肉桂5克,车前草30克,梗米30克,红糖适量。
[做法] 先煎肉桂、车前草,去渣取汁,后入梗米煮粥,熟后,调入红
糖,空腹食用。
[功效] 温阳利水
[用途]用于阳虚水泛证。
[来源] 《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2、肉桂茶
[材料] 肉桂2g、花茶3g。
[做法] 用15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效] 补元阳,暖脾胃,除冷积,通血脉;镇静,降压,杀菌。
[用途] 肢冷、神衰、腹冷泄泻;经闭;阴疽流注;慢支炎;腰痛。
[来源] 传统药茶方。
3、肉桂黄连茶
[材料] 肉桂3g、黄连1g、花茶3g。
[做法] 用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效] 温脾,清胃。
[用途] 寒热互结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
[来源] 来源于《普济方》。
4、肉桂杜仲茶
[材料] 肉桂3g、杜仲2g、花茶3g。
[做法] 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 温肝肾,祛寒止痛。
[用途] 真寒腰痛、阴囊缩、身战栗。
[来源] 来源于《会约医镜》。
肉桂图片

肉桂

肉桂

肉桂图

肉桂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