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
【药材名称】肉豆蔻【拼音名称】Rou Dou Kou
【别名】迦拘勒、豆蔻、肉果、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失。
【科属】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仁。
【产地】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中成药】共有 141 种中成药使用肉豆蔻: 坐珠达西 肥儿片 六味石榴胶囊 舒更胶囊 十一味黄精颗粒 白带净丸 暖宫七味丸 黄金波药酒 清心沉香八味散 能安均宁胶囊等。
【应用】
1、虚泻,冷痢。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者,常与肉桂、干姜、党参、白术、诃子等药同用;若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2、胃寒胀痛,食少呕吐。本品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配伍效用】
1、肉豆蔻配伍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温脾暖胃、涩肠止泻;补骨脂温肾壮阳、暖脾止泻;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五味子敛肺滋肾、涩精止泻。四药伍用,有温肾暖脾、涩肠止泻、下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之虚冷泄泻、日久不愈、不思饮食;肾阳虚衰之五更泄泻、肠鸣腹痛;或腰酸肢冷、神疲乏力等证属脾肾阳虚者。
2、肉豆蔻配伍党参、白术、肉桂: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肉桂温暖脾肾。四药伍用,有健脾燥湿、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湿浊中阻之久泻不止、腹痛喜暖喜按者。
3、肉豆蔻配伍木香、姜半夏:肉豆蔻温中行气;木香行气散寒止痛;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三者配伍,有温中行气、和胃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机阻滞之食少呕吐、胃脘疼痛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0.5~1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注意事项】湿热泻痢者忌用。
【采收加工】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皮壳后,干燥,煨制去油用。
【炮制工艺】
1、炒制:将小麦面粉倒入锅内,用文火炒热,将肉豆蔻倒入,炒成微黄色时,出锅,筛去面粉,摊开,晾凉,配方时捣碎。每肉豆蔻100kg,用小麦面粉50kg。
2、蒸制:取净肉豆蔻浸泡1小时,捞出置笼内,一层麸皮,一层肉豆蔻,层层相间,蒸约2小时,油即润进麸皮内,去净麸皮及时切厚片,干燥,或捣碎用。
3、制霜:取肉豆蔻,研碎如泥。用多层草纸包裹,压榨去油,反复压榨至去尽油为度。
4、土制:取细黄土,置锅内加热到发泡,倒入肉豆蔻,不断翻动,煨至肉豆蔻热透,油质渗出(防止炒黑),取出,筛净黄土,用时捣碎。
5、煨肉豆蔻(煨肉果):洗净,取白面加水揉和包裹。另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将包好的肉豆蔻倒入,拌炒至外面的面呈焦黄色取出,除去面皮,乘热切片。一法将原药用清水略淘捞起,放在箩内润12小时后,用麸皮置锅内加热炒至老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乘热切片。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肉豆蔻含挥发油5%~15%(有报告认为挥发油含量为2%~9%)、脂肪油25%~40%、淀粉23%~32%及蛋白等。挥发油中含有:d-莰烯、α-蒎烯、桧烯、肉豆蔻醚;亦含有丁香酚、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甲氧基丁香酚、甲氧基异丁香酚、黄樟醚、榄香脂素、异三甲氧基苯丙烯、α-侧柏烯、二戊烯、香叶醇;尚含有齐墩果酸、脱氢双异丁香酚、沉香油醇、龙脑、松油脑、三肉豆蔻精等。脂肪油中含固体的肉豆蔻酸甘油酯40~73%及液体的油酸甘油酯约3%。从种子中离析得齐墩果醇酸,并离析得游离肉豆蔻酸。其脂肪中,肉豆蔻酸含量达70%~80%。并含有毒物质肉豆蔻醚。研究结果认为:肉豆蔻经炮制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不变,但其毒性成分(肉豆蔻醚、黄樟醚)降低,止泻效果则增强。
2、药理作用:
(1)麻醉作用:肉豆蔻所含挥发油有显著的麻醉性能,对低等动物可引起瞳孔扩大、步态不稳,随之出现睡眠、呼吸变慢,剂量再大则反射消失。对猫引起麻醉之剂量,常同时招致肝脂肪变性而死亡。
(2)驱风作用:肉豆蔻所含挥发油有芳香健胃和驱风作用,肉豆蔻油0.03~0.2ml可用作芳香剂或驱风剂、肠胃道的局部刺激剂。
(3)其他作用:肉豆蔻醚对正常人有致幻作用,对人的大脑有中度兴奋作用。肉豆蔻及肉豆蔻醚均能增强色胺的作用;体内及体外试验表明均对单胺氧化酶有中度的抑制作用。其萜类成分有抗菌作用。有报告指出,肉豆蔻油能延长酒精导致的睡眠,其挥发油200mg/kg,可增加雏鸡由酒精(1~4g/kg)腹腔内注射的睡眠时间,特别是深眠时间的延长(17~20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Iproniazid在较大剂量(400mg/kg)也远不及前者的延长酒精睡眠时间。肉豆蔻油可被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但和苯丙胺无协同作用。
3、毒副作用:肉豆蔻油的毒性成分为肉豆蔻醚,二者中毒症状相似,肉豆蔻醚对猫的致死量为0.5~1.0ml/kg(在胃肠道的吸收不完全),如皮下注射0.12ml即可引起广泛的肝脏变性。肉豆蔻醚有致畸作用,黄樟醚有麻痹和致癌作用。猫服肉豆蔻粉1.9g/kg可引起半昏睡状态,并于24小时内死亡,肝有脂肪变性。肉豆蔻对于人,可引起血管状态不稳定、心率变快、体温降低、无唾液、瞳孔缩小、情感易冲动、孤独感、不能进行智力活动等。临床曾有人服肉豆蔻粉7.5g引起眩晕乃至谵妄与昏睡的报告。亦有服大量而致死亡的报告。
【临床应用】
1、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煨肉豆蔻、白术、诃子各12g,人参、木香、当归各10g,肉桂、炙甘草各6g,白芍、罂粟壳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湿盛者加云茯苓、薏苡仁;气虚下陷者加黄芪、升麻;寒甚者加附子、炮姜;兼热者加黄连、大黄;食滞者加焦山楂、槟榔;腹痛者加元胡,重用芍药;便血多者加地榆炭、汉三七;五更泻加吴茱萸、补骨脂;邪盛酌减诃子、罂粟壳等收敛固涩药。治疗62例,痊愈44例,好转16例,无效2例。〔《山东医药》1990;30(9):29〕
2、治疗小儿泄泻:
a.怀山药、炙马齿苋各100g,苍术40g,车前子(包)80g,煨肉豆蔻30g,生甘草、熟大黄、丁香各15g。共研丁香、肉豆蔻、怀山药为细末,余药水煎2~3次,去渣浓缩,拌入药末置干燥箱内干燥后制成散剂,分装备用。小于1岁者每次3~4g,2~3岁者每次5~6g,3~5岁者每次6~8g,大于6岁者每次8~10g,每天4次,口服。治疗小儿泄泻285例,获得较好效果。〔《四川中医》1990;8(6):27〕
b.补骨脂、煨诃子、炒白术、党参、陈皮各9g,肉豆蔻、吴茱萸、炙米壳各6g,薏苡仁、炒扁豆各15g。大便有黏液者加肉桂6g。水煎100ml,分3~4次服,每日1剂,此为1~3岁小儿用量,其他年龄酌情增减。治疗小儿虚寒性泄泻108例,治愈96例,显效8例,无效4例。服药最多16剂,最少6剂,一般8~10剂治愈。〔《辽宁中医杂志》1991;18(6):36〕
【茶疗食谱】
1、豆蔻粥
[材料]肉豆寇10克,生姜之片,粳米50克。
[做法]先将肉豆蔻捣碎研为细未,用粳米煮粥,待煮熟后加入豆蔻未及生姜,同煮成粥。
[功效]开胃消食,温中下气。
[用途]适宜于宿食不消、呕吐、虚泻冷痢、脘腹隐痛等症。
2、金樱子粥
[材料]金樱子12克,炮姜、肉豆蔻各6克,五味子3克,莲子、芡实、山药各15克,粳米50克
[做法]金樱子、炮姜、肉豆蔻、五味子水煎滤汁去渣,莲子、芡实、山药、粳米及适量水共煮成粥。1日分2次服食。
[养生提示]适用于慢性肠炎属肾阴虚泄泻者。
肉豆蔻图片

肉豆蔻

肉豆蔻

肉豆蔻原植物

肉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