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牛膝

牛膝

【药材名称】牛膝
【拼音名称】Niu Xi
【别名】百倍、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克膝、接骨丹、牛盖膝头、红牛膝。
【科属】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
【产地】分布于除东北以外的全国广大地区。在有些省区则大量栽培,河南产的怀牛膝为道地药材。
【性味】【性味、归经】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中成药】共有 543 种中成药使用牛膝: 羟布宗片 复方独活吲哚美辛胶囊 桂龙益肾通络口服液 益龄精 龟龄集 壮骨追风酒 壮骨药酒 国公酒 寄生追风液 附桂风湿膏等。
【应用】
1、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及跌打伤痛。本品性善下行,活血通经,治妇科经产诸疾,常配桃仁、红花、当归等同用;治跌打损伤,腰膝瘀痛者,配续断、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
2、用于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等。本品制用能补肝肾,强筋骨,尤以怀牛膝为佳。治肝肾亏虚,腰痛膝软者,常配杜仲、续断、熟地等补肝肾药同用;若痹痛日久,腰膝酸痛者,常配独活、桑寄生等祛风湿强筋骨药同用。若湿热成痉,足膝痿软,则配苍术、黄柏同用,如三妙丸。
3、用于淋证,水肿,小便不利等。本品性善下行,能利水通淋。治热淋、血淋、砂淋等配冬葵子、瞿麦、滑石等,如牛膝汤。治水肿小便不利,配地黄、泽泻、车前子等,如济生肾气丸。
4、用于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证。本品苦泄下行能引火(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如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目赤,则配代赭石、牡蛎等平肝潜阳,如镇肝息风汤;若胃火上炎、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则配地黄、石膏、知母同用以清胃滋阴降火,如玉女煎;若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衄血,则配白茅根、山栀、代赭石等,以引血下行,降火止血。
近代临床有用于扩宫引产,以牛膝制成5~6cm长表面光滑两端浑圆之小棒消毒后从子宫颈口徐徐插入,下端置颈口外,宫颈扩张效果良好。另有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属瘀血型者。
【配伍效用】
1、牛膝配伍苍术、黄柏: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利湿;苍术燥湿健脾;黄柏善清下焦湿热。三者伍用,共奏清热燥湿、健脾利湿而强筋骨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致之萎证。
2、牛膝配伍钩藤:牛膝苦酸性平,入肝、肾经,功善活血祛淤、引血下行、补肝益肾、强健筋骨;钩藤味甘性凉,入肝、心经,清热平肝、熄风定惊。二者合用,有清热平肝、活血息风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头胀头痛、肢体麻木等症。
3、牛膝配伍麝香:牛膝活血祛淤,且引血下行;麝香活血催产。二者相须为用,用于堕胎引产。
【用法用量】煎服,6~15g。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注意事项】本品为动血之品,性专下行,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多梦遗精者慎用。
【鉴别用药】牛膝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之分。两者均能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火(血)下行。但川牛膝长于活血通经,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
【采收加工】南方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北方在l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收获。先割去地上茎叶,依次将根挖出,剪除芦头,去净泥土和杂质。按根的粗细不同,晒至六七成干后,集中室内加盖草席,堆闷2~3日,分级,扎把,晒干。
【炮制工艺】
1、牛膝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除去芦头,切段,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2、酒牛膝取牛膝段,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牛膝段每l00kg,用黄酒10kg。
3、盐牛膝取牛膝段,加入定量食盐水拌匀,稍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牛膝段每100kg,用食盐2kg。
【贮藏储存】
置干燥容器中,酒牛膝、盐牛膝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牛膝含有三萜皂苷(经水解后成为齐墩果酸和糖)、蜕皮甾酮、牛膝甾酮、紫茎牛膝甾酮等甾体类成分和多糖类成分。此外,牛膝还含有精氨酸等十二肿氨基酸以及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等化合物和铁、铜等微量元素。
2、药理作用:牛膝总皂苷对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怀牛膝苯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生育、抗着床及抗早孕的作用,抗生育的有效成分为脱皮甾醇。牛膝醇提取物对实验小动物心脏有抑制作用,煎剂对麻醉犬心肌亦有抑制作用。煎剂和醇提液有短暂的降压和轻度利尿作用,并伴有呼吸兴奋。怀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蜕皮甾酮有降脂作用,并能明显降低血糖。牛膝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呈抑制,对豚鼠肠管有加强收缩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麻疹合并喉炎:牛膝20g,甘草10g,加水150ml,煎至60ml备用。每次4~6ml,每日1次。治疗119例,治愈率为98.31%。〔《中级医刊》1987;22(9):48〕
2、治疗冠心病:丹参、牛膝各20g,全瓜蒌15g,桃仁、红花、赤芍各12g,三七1.5g(分冲),薤白6g,元胡3g(冲)。痰湿型加二陈汤,气阴两虚型加生脉散,胸闷明显者加降香,胁痛者加郁金。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治疗212例(心绞痛189例,心肌梗死23例),显效56例,有效149例,无效7例。〔《北京中医》1985;(2):27〕
3、治疗偏头痛:
a.川芎20~30g、牛膝30~45g、琥珀5~10g(冲服)、蔓荆子10~15g、僵蚕5~10g、生石决明20~50g(先煎)。水煎服,每日1~2剂,停用其他药物。治疗血管神经性偏头痛54例,总有效率为96.3%,平均服药7剂获效。〔《吉林中医药》1988;(3):11〕
b.川芎30g,牛膝60g,茺蔚子、钩藤各15g,制香附、菊花各10g,桂枝、生甘草各6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偏头痛31例,近期治愈13例,好转16例。〔《中医杂志》1985;26(1):59〕
4、治疗尿道结石:牛膝30g,乳香10g,水煎服。病情轻者每日1~2剂,严重者6小时1剂。治疗4例,均痊愈。〔《广东中医》1962;(6):31〕
5、治疗肾、输尿管结石:金钱草30g,海金砂、川牛膝各12g,飞滑石20g,车前子、萹蓄、木通、炮山甲、川楝子各9g,甘草梢6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血尿加白茅根30g;疼痛加元胡12g;感染加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阳虚加仙茅、仙灵脾各9g;阴虚加何首乌、玉竹各9g。肾绞痛发作时可酌情肌肉注射阿托品等,呕吐妨碍进食者酌情补液,发热、白细胞增高者酌用抗生素。治疗38例,治愈24例,有效8例,无效6例。〔《浙江中医杂志》1987;22(15):203〕
6、治疗足跟痛:丹参100g,牛膝12g,甘草10g,加水800ml,煎至300ml,每次150ml,早晚各服1次。治疗24例,治愈22例,无效2例。其中2剂痊愈者9例,3剂痊愈者3例,5剂痊愈者10例。〔《中原医刊》1983;(3):31〕
【茶疗食谱】
1、牛膝茶
[材料]牛膝5g、花茶3g。
[做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祛瘀,消痈散肿;止痛。
[用途]瘀血腹痛;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尿血;淋病;闭经。
[来源]传统药茶方。
2、牛柏茶
[材料]牛膝5g、黄柏2g、苍术2g、花茶3g。
[做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清热、燥湿。
[用途]湿热下注,两脚麻木或热胀痛。
[来源]来源于《医学正传》。
3、蟠龙茶
[材料]山茱萸2g、当归2g、牛膝2g、菟丝子1g、白鱼膘2g、红茶10g。
[做法]用500ml水煎煮上药至水沸后10~15分钟,冲泡红茶饮用。可加适量蜂蜜。冲饮至味淡。
[养生提示]传统药茶方。适用于中老年体弱多病者。
4、牛肉当归蜜膏
[材料]牛膝50克,肉苁蓉500克,当归50克,蜂蜜适量。
[做法]牛膝、肉苁蓉、当归加水适量浸泡透发,再加热煎煮,
每20分钟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煎,共取3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浓缩成稠膏时,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养生提示]本食疗方出自《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具有温阳通便之功。
5、牛膝酒
[材料]怀牛膝500克,糯米1000克。
[做法]牛膝煎煮取汁,去渣,以部分药汁浸糯米,另一部分汁于糯米蒸熟后,拌和甜酒曲时加入,于温暖处发酵为米劳糟。每日2次,每次取50克煮食。
[养生提示]本食疗方引自《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具有补益肝肾,活血通脉之功。适用于痹证日久,瘀血阻滞者。
6、牛膝蹄筋
[材料]牛膝10克,蹄筋100克,鸡肉500克,火腿肉50克,胡椒粉5克,味精5克,黄酒30克,大葱10克,生姜10克,精盐5克。
[做法]将牛膝洗净后切成斜刀片。蹄筋放入大碗内,加清水适量,上笼蒸约4小时蒸至蹄筋酥软时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时,剥去外层蹄膜,洗净。火腿肉洗净后切成丝,蘑菇水发后切成丝。葱、姜切成段或片。蹄筋切成长节。鸡肉切成方块。将蹄筋、鸡肉放入碗内,再将牛膝片放在鸡肉上,火腿丝、蘑菇丝拌匀后撮在周围,葱段、姜片放入碗中,再用胡椒粉、味精、黄酒、精盐、清汤调好汤味倒入盛鸡的碗中再上笼蒸熟即成。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
[用途]适宜于肝肾不足、腰腿酸痛、软弱无力等症。
[来源]《中华食物疗法大全》
牛膝图片
牛膝图片
牛膝图片
川牛膝
川牛膝
牛膝原植物
牛膝原植物
牛膝原植物
牛膝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