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牛蒡子

牛蒡子

【药材名称】牛蒡子
【拼音名称】Niu Bang Zi
【别名】大力子、牛子、恶实、鼠粘子、牛子根
【科属】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台湾的台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中成药】共有 133 种中成药使用牛蒡子: 银翘伤风胶囊 小儿咳嗽宁糖浆 五福化毒片 咽舒胶囊 咽舒口服液 金玄利咽颗粒 利咽解毒颗粒(含糖型) 风热感冒颗粒(冲剂) 感冒解毒灵茶 感冒解毒灵颗粒等。
【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3、用于咳嗽咯痰不畅。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等症。牛蒡子配黄连、板蓝根等又能清解热毒,对热毒疮痈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使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采收加工】7-8月果实呈灰褐色时,分批采摘,堆积2-3d,曝晒,脱粒,扬净,再晒至全干。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牛蒡子苷、脂肪油、拉帕酚、维生素A、维生素B1及生物碱等。
  2、药理作用:牛蒡子碱基对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牛蒡子有解热、利尿、降低血糖、抗肿瘤作用。牛蒡子苷有抗肾病变作用,对实验性肾病大鼠可抑制尿蛋白排泄增加,并能改善血管生化指标。
【临床应用】
  1、牛蒡子汤内服和外敷的方法治疗因膝关节炎所致的滑膜炎属脾虚痰湿型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牛蒡子汤主方:牛蒡子9g,僵蚕9g,白蒺藜9g,独活6g,秦艽5g,白芷5g,半夏6g,桑枝9g,随证加减。(经验方)
  2、以薄荷叶12g、牛蒡子9g、焦马勃9g、焦栀子9g、连翘壳9g、京玄参12g、西赤芍12g、板蓝根15g、大青叶12g、炒僵蚕9g、玉桔梗6g组成薄荷牛蒡汤,水煎服,用于荨麻疹的治疗。(选自《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食疗食谱】
1、薄荷牛蒡子粥
[材料]薄荷6克、牛蒡子10克、粳米适量。
[做法]先将牛蒡子单煮15分钟,取出牛蒡子,留下汁水备用。将梗米煮成粥,10分钟后放入薄荷,在粥快好时,放入牛蒡子汁水,煮5分钟即可。
[养生提示]本粥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初期。症状表现为:痰咳不出来、咽疼、爱喝水、有黏稠性鼻涕、舌头红色、舌苔变黄、脉搏也比平常快,多是因室温过高引起的热性感冒。
2、牛蒡子去脂茶
[材料]牛蒡子12克,决明子12克,桂花5克。
[做法]锅中倒入350毫升水,放入牛蒡子,决明子煮3分钟至沸。将煮好的药茶汁冲入装有桂花的杯中,即可饮用。
[养生提示]牛蒡子性寒,味辛、苦,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决明子有降脂、通便的作用。本方降脂祛浊,专治啤酒肚。
3、牛蒡子茶
[材料]牛蒡子10g、绿茶3g。
[做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养生提示]本药茶方为传统药茶方,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抗菌、降血糖作用,用于风热咳嗽、咽喉肿痛;风疹作痒,癍疹未透;痈肿疮毒。
牛蒡子图片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
牛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