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药材名称】木香【拼音名称】Mu Xiang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科属】为菊科植物木香、川木香的根。
【产地】主产于云南、广西者,称为云木香;主产于四川、西藏等地者称川木香。
【性味】【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中成药】共有 827 种中成药使用木香: 复方木香铝镁片 复方颠茄铋镁片 复方木香小檗碱片 复方石榴皮小檗碱胶囊 紫雪 坐珠达西 庆余辟瘟丹 云香精 胃肠复元膏 十香暖脐膏等。
【应用】
1、脾胃气滞证。本品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而味厚,善通行脾胃之滞气,既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为健脾消食之佳品。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可单用本品或配砂仁、藿香等同用,如木香调气散(《张氏医通》);若脾虚气滞,脘腹胀满、食少便溏,可与党参、白术、陈皮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健脾丸(《证治准绳》);若脾虚食少,兼食积气滞,可配砂仁、枳实、白术等同用,如香砂枳术丸(《摄生秘剖》)。
2、泻痢里急后重。本品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常与黄连配伍,如香连丸(《和剂局方》);若治饮食积滞之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槟榔、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
3、腹痛胁痛,黄疸,疝气疼痛。本品气香醒脾,味辛能行,味苦主泄,走三焦和胆经,故既能行气健脾又能疏肝利胆。用治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而致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胁痛、黄疸,可与郁金、大黄、茵陈等配伍;若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疼痛,可与川楝子、小茴香等同用,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4、气滞血瘀之胸痹。本品辛行苦泄,性温通行,能通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故可止痛。用治寒凝气滞心痛,可与赤芍、姜黄、丁香等同用,如二香散(《经验良方》);若治气滞血瘀之胸痹,可配郁金、甘草等同用,如颠倒木金散(《医宗金鉴》)。
此外,本品气芳香能醒脾开胃,故在补益方剂中用之,能减轻补益药的腻胃和滞气之弊,有助于消化吸收,如归脾汤(《济生方》)。
【配伍效用】
1、木香配伍白术:木香行气止痛;白术补气健脾。二者伍用,补而不滞,行气而不伤正,用于治疗脾虚气滞之食欲不振、脘腹胀痛者。
2、木香配伍槟榔:木香辛温香散,温中行气止痛;槟榔辛通苦降,消积导滞杀虫。二者合用,共奏行气、导滞、止痛、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积滞胃肠之脘腹痞胀、大便秘结、泻痢腹痛、里急后重以及虫积腹痛等。
3、木香配伍陈皮:木香行气止痛;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化痰。二者合用,有和胃宽中、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滞之纳呆纳差、脘腹胀满等症。
4、木香配伍黄连:木香辛温,行气消胀止痛;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厚肠止泻。二者伍用,苦辛通降,寒温并施,共奏行气止痛、清热燥湿、厚肠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痢疾出现的里急后重、痢下赤白、发热、腹痛者。
5、木香配伍郁金、大黄:木香行气止痛;郁金舒肝止痛;大黄清热通便。三者共用,有舒肝行气、清热通便之功效,用于治疗肝失疏泄、湿热蕴蒸之黄疸而有胁痛、目黄、便秘者。
【用法用量】煎服,1.5~6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注意事项】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及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生用或煨用
【炮制工艺】
1、木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闷润至透,切厚片,晾干。筛去碎屑。
2、煨木香:取未经干燥的木香片,平铺于吸油纸上,一层木香片一层纸,如此间隔ˉ平铺数层,上下用平坦木板夹住,以绳捆扎结实,使木香与吸油纸紧密接触,放烘干室或温度较高处,煨至木香所含挥发油渗透到纸上,取出木香,放凉,备用。
3、麸炒木香: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用中火加热,炒至起烟时将木香片投入锅内,炒至深黄色,见有焦斑时,迅速取出,筛去焦麦麸,摊凉。每木香片100kg,用麦麸25kg。
【贮藏储存】置阴凉干燥处,防潮。炮制品贮于干燥容器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云木香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为紫杉烯、α-紫罗兰酮、木香烯内酯、α及β木香烃、木香内酯、二氢脱氢木香内酯、木香醇、水芹烯等。有机酸成分有棕榈酸、天台乌药酸,其它还有甘氨酸、瓜氨酸等20种氨基酸及胆胺、木香碱等成分。
2、药理作用:木香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木香单味药能通过胃肠蠕动加快、促进胃排空,明显拮抗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溃疡抑制率达100%;有明显的利胆作用;有松弛气管平滑肌作用;并能抑制链球菌、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利尿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胃肠胀气:100%木香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ml,每日2次,儿童酌减。治疗29例,总有效率93%。〔《中草药通讯》1979;(3):37〕
2、治疗肝炎:红木香研细末,每日9~18g,分3~4次口服。治疗无黄疸型肝炎50例,治愈42例;治疗黄疸型肝炎5例,肝功能得到恢复;治疗迁延型肝炎30例,治愈24例;治疗慢性肝炎15例,治愈10例。〔《浙江中医杂志》1980;15(9):405〕
3、治疗劳伤性胸痛:全蝎50g、木香50g。干燥后共为细末。每次5g,黄酒冲服,每日2次。伴有咯血者加桑寄生50g;伴有心脏疾患者加丹参50g。7天为1疗程。治疗51例(其中功能性者37例,伴有胸部器质性改变者20例),用药1疗程后,显效38例,有效7例,无效6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0;4(3):30〕
4、治疗扭挫伤:木香3g、郁金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10余例,均在用药1~4剂后痊愈。〔《黑龙江中医药》1976;(4):37〕
5、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广木香(煨)1g、小茴香(盐炒)4g、荔枝核(醋炒)2g、橘核(酒炒)2g、山楂核(酒炒)1g,共研细末,年龄不同,用量不等。适用于寒邪结肠,乳食凝滞而致的小儿胃肠功能紊乱或一过性肠痉挛,一般服2~7次即痊愈。〔《黑龙江中医药》1983;(1):45〕
【茶疗食谱】
1、木香茶
[材料]木香5g、花茶3g。
[做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抗菌,解痉,降压。
[用途]中焦寒凝气滞,胸腹胀痛、呕吐、畏冷、泄泻;寒疝;下痢。
[来源]传统药茶方。
2、木香乳没茶
[材料]木香5g、乳香2g、没药2g、花茶3g。
[做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3001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行气化瘀。
[用途]内灼腹痛。
[来源]来源于《阮氏小儿方》。
3、砂仁藕粉
[材料]砂仁1.5克,木香1克,藕粉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砂仁、木香研为细末,拌入藕粉中,用开水冲熟后,加糖服食。
[功效]醒脾和胃,理气止呕。
[用途]凡因气阻中焦、脾胃失和而引起的呕吐、脘闷作痛、厌食、逢气怒则加刷者,皆可食用。
4、木枳茶
[材料]木香5g、枳壳3g、大黄1g、牵牛子1g、生姜3g、花茶3g。
[做法]用350ml水煎煮木香、枳壳、大黄、牵牛子、生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行滞消瘀。
[用途]气滞血阻所致腹胁胀满、大便不利。
[来源]来源于《圣惠方》。
木香图片

木香

木香原植物

木香片

木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