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
【药材名称】马兜铃【毒】【拼音名称】Ma Dou Ling
【别名】水马香果、蛇参果、三角草、秋木香罐。
【科属】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成熟果实。
【产地】北马兜铃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马兜铃主产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微辛,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中成药】共有 34 种中成药使用马兜铃: 肺安片 气管炎咳嗽痰喘丸 九味牛黄丸 七味红花殊胜丸 二十五味松石丸 鸡鸣丸 止嗽化痰丸 鸡苏丸 润肺化痰丸(鸡鸣丸) 胃福颗粒等。
【应用】
1、肺热咳喘。本品性寒质轻,主入肺经,味苦泄降,善清肺热,降肺气,又能化痰。故热郁于肺,肺失肃降,发为咳嗽痰喘者最宜,常配桑白皮、黄芩、枇杷叶等同用;治肺虚火盛,喘咳咽干,或痰中带血者,则配阿胶等同用,以养阴清肺止咳平喘,如补肺阿胶散(《小儿药证直诀》)。
2、痔疮肿痛或出血。本品又入大肠经,能清除大肠积热而治痔疮肿痛或出血,常配生地、白术等药内服,也可配地榆、槐角煎汤熏洗患处。
此外,又能清热平肝降压而治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煎汤薰洗。一般生用,肺虚久咳炙用。
【注意事项】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虚寒喘咳及脾虚便溏者禁服,胃弱者慎服。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晒干,生用、炒用或蜜炙用。
【炮制工艺】
1、马兜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搓碎。
2、炒马兜铃:取净马兜铃碎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色变棕黄色,偶有焦斑,取出放凉。
3、蜜马兜铃:炼蜜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马兜铃碎片内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取出放凉。每马兜铃100kg,用炼蜜25kg。蜜马兜铃偏于润肺止咳,多用于肺虚咳嗽。
【贮藏储存】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北马兜铃果实含马兜铃酸A、C、D,β-谷甾醇和木兰花碱。马兜铃果实和种子含有马兜铃酸A和季铵生物碱。
2、药理作用:
(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马兜铃煎剂1g/kg给麻醉兔口服,有微弱的祛痰作用,但效果不及紫菀和天南星。1%的浸剂给离体豚鼠支气管肺灌流有使其舒张的作用,并能对抗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及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但不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痉挛。实验表明:北马兜铃醇提取物10g(生药)/kg,给小鼠灌胃,连续3天,有明显止咳作用(氢氧化氨喷雾法);5g(生药)/kg给猫灌胃,给药后1小时能显著抑制电刺激喉上神经引起的反射性咳嗽。实验表明:马兜铃浸剂能增加离体豚鼠支气管肺灌流量,提示其有扩张支气管作用,并能对抗毛果芸香碱、乙酰胆碱及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但对氯化钡所致之支气管痉挛无拮抗作用。北马兜铃醇提取物(20mg/ml)对组胺引起的离体豚鼠气管痉挛亦有拮抗作用。
(2)抗菌作用:马兜铃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鲜北马兜铃果实及叶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果实的作用比叶强,除去鞣质后仍然有效,加热后抗菌作用减低或丧失,对绿脓杆菌无作用。
(3)其他作用:有报告指出,马兜铃酸对肿瘤有抑制作用。马兜铃酸Ⅰ100~200μg/ml对小白鼠肉瘤-37的细胞能完全抑制,体内每天剂量2.5~5mg/kg,于接种次日开始给药3天,抑制率为40~50%。对Hela细胞组织培养,抑制剂量小于2.5μg/ml。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50μg/ml即可得到保护。注射10~100μg/kg对腹腔巨噬细胞明显兴奋。临床实验表明:马兜铃具有温和而持久的降压作用,适用于较早期的高血压病。马兜铃浸膏、马兜铃醇浸煎剂、马兜铃煎剂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压的作用,病人自觉症状亦获得改善甚至消失。有报告指出,马兜铃酸Ⅰ能强烈兴奋白细胞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自然防御机能。对冷血动物(鲤鱼、蛇)腹腔注射马兜铃酸Ⅰ能强烈兴奋其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但对特异性抗体的形成无影响。马兜铃酸Ⅰ能抵消豚鼠由于氯霉素引气的吞噬作用的减弱。马兜铃酸Ⅰ的剂量为2.5mg/kg时能改进由于强的松引起的白细胞吞噬功能减弱,但1mg/kg时作用不明显。马兜铃酸Ⅰ也能弥补由于环磷酰胺(即使是大剂量)引起的吞噬作用减弱。
3、毒副作用:服用马兜铃30~90g可引起中毒反应,所含木兰花碱,对神经节有阻断作用,并具有箭毒样作用。临床表现为频繁恶心、心烦、呕吐、头晕、气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出血性下痢,知觉麻痹,嗜睡,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由肾炎而引起蛋白尿及血尿。轻度症状如恶心、呕吐等,用蜜炙马兜铃后再入药,可免此弊;较严重者,需对症处理,可洗胃、服浓茶或鞣酸等。肌内注射维生素B1,1日2次,每次2Omg,静脉注射25%葡萄糖液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1000~1500ml。出现麻痹或呼吸困难时,可用苯甲酸钠,咖啡因,或尼可刹米或樟脑磺酸钠等肌内注射。
【临床应用】
1、据报道从马兜铃中提取马兜铃酸,经500名产妇服后,分娩期感染率从26.8%下降至8.2%。(《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79,1:86)
2、治疗梅核气:马兜铃12g,水煎服,治疗17例,服1剂而愈者7例,2剂而愈者4例,3剂而愈者5例,无效1例。〔《赤脚医生杂志》1977;(11):12〕
马兜铃图片

马兜铃图

马兜铃药材

马兜铃

马兜铃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