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羚羊角

羚羊角

【药材名称】羚羊角【国家保护 1 类】
【拼音名称】Ling Yang Jiao
【别名】泠角
【科属】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产地】主产于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中成药】共有 133 种中成药使用羚羊角: 羚黄氨咖敏片 紫雪 庆余辟瘟丹 瓜霜退热灵胶囊 麝香抗栓胶囊 五羚丹胶囊 牛黄降压丸 小儿肺热平胶囊 贝羚胶囊 千山活血膏等。
【应用】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本品主入肝经,咸寒质重,善能清泄肝热,平肝息风,镇惊解痉。故为治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用治温热病热邪炽盛之高热、神昏、惊厥抽搐者,常与钩藤、白芍、菊花、桑叶、生地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治妇女子癎,可与防风、独活、茯神、酸枣仁等配伍,如羚羊角散(《济生方》);用治癫痫、惊悸等,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朱砂等同用。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味咸质重主降,有平肝潜阳之功。治肝阳上亢所致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头痛如劈等症,常与石决明、龟甲、生地、菊花等同用,如羚羊角汤(《医醇賸义》)。
3、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本品善清泻肝火而明目。故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常与决明子、黄芩、龙胆草、车前子等同用,如羚羊角散(《和剂局方》)。
4、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本品入心肝二经,寒以胜热,故能气血两清,清热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甚或抽搐,热毒斑疹等症,常与石膏、寒水石、麝香等配伍,如紫雪丹(《千金方》);又王孟英以羚羊角、犀角加入白虎汤中,称羚犀石膏知母汤,治温热病壮热、谵语发斑等。
此外,本品有解热,镇痛之效,可用于风湿热痹,肺热咳喘,百日咳等。
【配伍效用】
1、羚羊角配伍钩藤、白芍、生地:羚羊角清泻肝热、息风止痉;钩藤功似羚羊角但力较弱,同羚羊角同用可助其凉肝息风之功;白芍、生地滋阴柔肝舒筋。诸药伍用,有凉肝息风、养阴柔肝之功效,用于治疗肝经热盛、热极动风之壮热不退、惊痫抽搐、痉厥等证。
2、羚羊角配伍黄芩、龙胆草:羚羊角清泄肝火;黄芩善清肺热;龙胆草泻肝经实热。三者伍用,有清肝泻肺、退翳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肺有热上行入眼之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用法用量】煎服,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脾虚慢惊者忌用。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捕捉,但以8~10月猎得者,锯下之角色泽最好,因为在此时外皮已脱落。冬季猎得者因受霜雪侵袭,角质变粗糙,发生裂隙,品质较次。
【炮制工艺】
1、羚羊角片:除去骨塞,入温水中浸渍,捞出,镑成纵向薄片,晾干即成。
2、羚羊角粉:除去骨塞,锉碎,研成细粉即成。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磷酸钙、角蛋白及不溶性无机盐等,其中角蛋白含量最多。羚羊角的角蛋白含硫只有1.2%,是角蛋白中含硫量最少者之一。
2、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鼠的朝向性运动反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加速巴比妥及乙醚麻醉的开始速度,显著降低对五甲烯四氮唑、士的宁、电休克的敏感性,但不导致肌肉松弛。羚羊角煎剂10g/kg给小鼠灌服,能显著降低咖啡因所引起的惊厥率和加快其恢复率,使死亡率降低。给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醇提取液10g/kg、水煎剂2g/kg、水解液80mg/kg,均能延长硫喷妥钠的睡眠时间。小鼠腹腔注射羚羊角注射液80mg/kg,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2)解热作用:羚羊角煎剂对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灌胃后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6小时后逐渐恢复。
(3)降压作用:用羚羊角醇提取液1g/kg给麻醉犬或猫静脉注射,可使血压降低。给清醒大鼠应用羚羊角制剂1g/kg,亦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4)其他作用:羚羊角酶、酸水解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及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增加动物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有镇痛作用。
3、毒副作用:本品毒性很低。给小鼠应用羚羊角2g/kg,连续7次(每日1次),体重增长缓慢,而饮食、排便、自由活动等方面无明显改变。临床应用本品,未见有不良反应的报告。
【临床应用】
治疗痫症:海螺50g,二丑30g,酒军、全虫、僵虫、胆星、石决明、朱砂、琥珀各15g,羚羊角10g。共为极细末,每次服7.5~10g,日服2次,白开水送服。因羚羊角价格较贵,故可酌情少用,并酌加天竺黄15g,效果亦佳。〔《黑龙江中医药》1991;(1):33〕
羚羊角图片
羚羊角
羚羊角
羚羊角
羚羊角
羚羊角
羚羊角
羚羊角丝
羚羊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