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昆明山海棠

昆明山海棠

【药材名称】昆明山海棠【毒】
【拼音名称】Kun Ming Shan Hai Tang
【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
【科属】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根或根皮。
【产地】产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南、浙江、江西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辛;微温;有大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血,续筋接骨,解毒杀虫。
【中成药】共有 4 种中成药使用昆明山海棠: 昆明山海棠片 昆仙胶囊 风湿尔康气雾剂 骨风宁胶囊 火把花根片
【应用】
1、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行十二经络,善祛风湿,通经络而止痛,为治疗风寒湿痹日久关节肿胀麻木良药。单用酒浸、煎服或与鸡血藤同用。治疗筋骨头痛,瘫痪痿软,常与当归、川牛膝、羌活、木瓜配伍酒浸服用。
2、跌打损伤,骨折。本品辛能行散,善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可单用外敷,亦可与天南星、半夏、川芎等配伍,或与芙蓉叶、生地黄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止血、解毒杀虫作用,用于产后出血过多,癌肿、顽廯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先煎;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小儿及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采收加工】秋后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炮制工艺】除去杂质,洗净,切片,晒干,生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有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卫矛碱、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丙素、山海棠素、山海棠内酯、黑蔓酮酯甲、雷公藤三萜酸C、A,山海棠萜酸、齐墩果酸、3β-羟基-12-齐墩果烯-29-羧酸、齐墩果酸乙酸酯、雷公藤内酯A、B,雷酚萜醇、雷酚萜甲醚、山海棠酸、山海棠二萜内酯A,雷公藤二萜酸、雷公藤二萜酸B、3-氧代-无羁萜烷-29-羧酸、3β,22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9-羧酸、3β,22α-二羟基-12-熊果烯-30-羧酸、β-谷甾醇、十六酸、8,9-十八碳二烯酸、9-十八碳烯酸及9,12,15-十八碳三烯酸等。
2、药理作用:昆明山海棠有免疫调节作用;有明显抗炎效果;乙醇提取物有非常显著地抗生育作用,停药后可恢复其生育能力;有抗癌作用。
【临床应用】
1、用昆明山海棠片(每片含0.25g),每次4片,每日3~4次,并用中药湿敷外洗,,2周治愈19例,显效12例。(《江西中医药》1998,1:36)
2、用昆明山海棠片,每次2,每日3次,治疗白塞病10例,显效5例,有效4例。(《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4:79)
3、每次服昆明山海棠片500mg,每天3次,治疗口腔扁平苔廯21例,有效率85.7%。(《广东药学》,1998,1:40)
昆明山海棠图片
昆明山海棠
昆明山海棠
昆明山海棠
昆明山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