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
【药材名称】骨碎补【拼音名称】Gu Sui Bu
【别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岩姜、岩连姜。
【科属】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的根茎。
【产地】分布于我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和台湾。
【性味】【性味、归经】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中成药】共有 167 种中成药使用骨碎补: 舒筋定痛酒 骨增生镇痛膏 大活络丸 三七伤药片 壮骨伸筋胶囊 抗骨增生胶囊 骨松康合剂 骨愈灵胶囊 颈康片 跌打风湿酒等。
【应用】
1、跌打损伤或创伤,筋骨损伤,瘀滞肿痛。本品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以其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为伤科要药。治跌扑损伤,可单用本品浸酒服,并外敷,亦可水煎服;或配伍没药、自然铜等,如骨碎补散(《圣惠方》)。
2、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牙痛,久泄。本品苦温入肾,能温补肾阳,强筋健骨,可治肾虚之证。治肾虚腰痛脚弱,配补骨脂、牛膝,如神效方(《圣惠方》);治肾虚耳鸣、耳聋、牙痛,配熟地、山茱萸等;治肾虚久泻,既可单用,如《本草纲目》以本品研末,入猪肾中煨熟食之;亦可配补骨脂、益智仁、吴茱萸等同用以加强温肾暖脾止泻之效。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斑秃、白癜风等病证的治疗。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亦可浸酒擦患处。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血虚风燥慎用。
【采收加工】冬、春采挖,除去叶片及泥砂,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炮制工艺】
1、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2、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槲蕨根茎含淀粉16.4%、葡萄糖5.37%,亦含柚皮甙。从石莲姜槲蕨中分离出了四种化合物:石莲姜素、4-O-β-D-吡喃葡萄糖基咖啡酸、胡萝卜甙和蔗糖。
2、药理作用:骨碎补在试管内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实验表明:骨碎补能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在牙周病根面上附着和生长,提示其可能直接参与了牙周结缔组织新附着形成的过程。骨碎补对骨关节软骨有刺激细胞代偿性增生的作用,并能部分改善由于力学应力线改变造成骨关节退行性变,从而降低骨关节病的病变率。骨碎补对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有预防作用。注射卡那霉素时合用骨碎补,可减轻前者对耳蜗的毒性作用,但是骨碎补不能控制停药后中毒性耳聋的发展。骨碎补注射液给高胆固醇家兔肌肉注射,对高血胆固醇家兔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预防和治疗主动脉壁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3、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本品,曾有口服煎剂引起中毒1例的报告,症状表现为口干、多语、有恐惧感、心慌胸闷。
【临床应用】
1、治疗耳聋:骨碎补45~60g,葛根45g,磁石60g,山药30g,白芍、川芎各15g,酒大黄1.5~6g,甘草12g,水煎服,每日1剂,并配合维生素类药。治疗108例(183只耳),痊愈10只耳,显效54只耳,进步46只耳,无效73只耳。对爆震性、突发性、原因不明性耳聋的疗效较好,对噪音性、药物性耳聋的疗效较差。〔《中医杂志》1981;(5):35〕
2、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地龙(炒)500g,马钱子(制)、红花各350g,汉防己、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g。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去毛屑。骨碎补用砂烫去毛。将上药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g。成人每次5丸,日服3次,温水送服,15天为1疗程,休息5天再行第二疗程。治疗39例,痊愈26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例。〔《新中医》1990;22(6):27〕
3、治疗鸡眼:骨碎补10g,碾粗末,于95%乙醇100ml中浸泡3日即可使用。用时先以温水洗泡鸡眼处,用小刀削去外层原皮,再涂擦本药液,每2小时擦1次,擦后略有痛感,几分钟后即消失。治疗6例,用药10~15天,全部治愈。〔《中医杂志》1964;(8):317〕
4、治疗牙痛:骨碎补、升麻各15g,细辛4g,黄柏12g,百合、生地各24g,磁石60g,赤芍30g,龙胆草、甘草各10g。兼便秘者加番泻叶3g;兼发热口干者加石膏60g、知母12g;气阴不足夹寒滞齿(络)者去黄柏、赤芍,龙胆草减半量,加白芍30g,麦冬12g,蜂房15g,细辛增至6~8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忌酒、香燥等食物。治疗140例,痊愈12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3例。〔《云南中医杂志》1990;11(5):28〕
5、防治链霉素毒副反应
a.骨碎补,每日15g,水煎分2次服,严重者可日服2剂。治疗有链霉素毒副反应(主要为头晕、耳鸣,次为唇面麻木、耳痛、耳塞感、耳聋等)者55例,治愈37例,好转10例,无效8例。〔《中华医学杂志》1977;(2):96〕
b.骨碎补30~45g,水煎服,日1剂。防治链霉素毒性反应30例,痊愈29例。〔《广西医学》1982;4(4):213〕
【验方·偏方】
骨碎补酒(外用)
[材料]僻骨碎补30克,洋金花、侧枯叶各9克,丹参2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将前4味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功效]补肾通络、和血生发。
[用途]斑秃、脱发等。
[用法]外用。不枸时;取此酒涂擦患处。
[来源]引自《药酒汇编》。
【茶疗食谱】
1、骨碎补猪腰汤
[材料]骨碎补12克,猪腰1个,生姜2~3片
[做法]骨碎补砸碎;猪腰洗净,切开,剔去中间筋膜,再用食盐搓洗,清水冲净。然后把骨碎补纳入猪腰内,用线扎紧,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约2上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养生提示]壮腰健肾,不燥不寒。
2、骨碎补粳米粥
[材料]粳米100克、骨碎补12克、干姜10克、附子10克
[做法]
(1)将骨碎补、附子、干姜三味药水煎约3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
(2)将粳米淘洗干净;
(3)粳米内放入药汁中,再加适量清水煮至成粥即可
[养生提示]本品具有温阳益气之功效,适于中老年性关节炎患者食用,症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等。
骨碎补图片

骨碎补

骨碎补原植物

骨碎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