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
【药材名称】高良姜【拼音名称】Gaoliangjiang
【别名】风姜、小良姜、高凉姜、良姜、蛮姜、佛手根、海良姜。
【科属】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
【产地】产广东、广西;野生于荒坡灌丛或疏林中,或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中成药】共有 90 种中成药使用高良姜: 天和追风膏 胃泰胶囊 补血调经片 活血风寒膏 王回回狗皮膏 牙痛药水 甘和茶 闽东建曲 九气心痛丸 救必应胃痛片等。
【应用】
1、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止痛,为治疗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多与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治疗卒心腹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舒,可与厚朴、当归、桂心同用。
2、胃寒呕吐。本品性热,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治疗胃寒呕吐,多与半夏、生姜同用;治疗虚寒呕吐,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配伍效用】
1、高良姜配伍半夏:高良姜温中化湿;半夏燥湿止呕。二药伍用,有温中祛湿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寒湿所致之呕吐。
2、高良姜配伍草豆蔻:高良姜温中祛湿止痛;草豆蔻化湿行气。二者伍用,有温中化湿、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寒湿所致之脘腹冷痛、泄泻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注意事项】阴虚有热者忌服。
【采收加工】人工栽培的高良姜一般种植4年采收,但以种后5~6年收获的根部含粉质多、质量好、产量高。多在秋末冬初时选择晴天采收,采收时先将地上茎叶割除,进行翻地,收集根茎,或用锄把根茎挖起,抖去泥土。
【炮制工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贮藏储存】置阴凉干燥处。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根茎含挥发油0.5%~1.5%,其中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桂皮酸甲酯,亦含丁香油酚、蒎烯、荜澄茄烯。根茎尚含高良姜素、山萘素、山萘酚、槲皮素、异鼠李素、高良姜酚。
2、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高良姜煎剂能促进胃酸分泌,能显著对抗阿托品抑制墨汁胃肠推进率,并能对抗番泻叶引起的泻下作用,但不能对抗蓖麻油的泻下作用。此外,高良姜水煎剂对离体兔肠管运动有兴奋作用,小剂量可对抗六烃季铵和阿托品,较大剂量能对抗肾上腺素和心得安抑制离体兔空肠活动,对苯海拉明则不能对抗。
(2)抗菌作用:高良姜对人型结核杆菌、炭疽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3)其他作用:高良姜水提取物或挥发油具有抗血栓作用;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ADP或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煎剂能显著延迟小鼠痛觉反应间;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能显著延长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间和氰化钾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但对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无影响;醚提取物能延长常压密闭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和减慢机体耗氧速度;水提取物对常压密闭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无延长作用,但能提高小鼠在低氧条件下的氧利用能力。
【临床应用】
1、治疗胃痛:高良姜30g,制香附 30g,元胡30g,乌贼骨30g,姜半夏10g,上药研末,每次3g,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治疗175 例(虚寒型75例,肝气犯胃型100例),治愈135例,显效27例,有效13例。〔《四川中医》1983;(6):12〕
2、治疗小儿厌食症:良姜、陈皮、大黄、大白、白蔻、三仙各等份。粉碎过筛,用凡士林调配成膏状备用。每次取莲子大药膏置于一块4.5cm×4.5cm橡皮膏中央,药膏对准脐心贴在脐上,四周黏牢,每次敷8~12小时,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治疗300例,痊愈263例,好转28例,无效9例。多数敷5次即饮食大增。〔《辽宁中医杂志》1990;14(9):25〕
3、治疗牙髓炎:良姜、白芍各30g,干姜、雄黄各25g,细辛15g,冰片1g。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药时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头稍仰后,将药少许喷入鼻腔内,患者即感到鼻腔灼痒,眼泪同时流出,疼痛立即消失或减轻。无副作用。治疗39例,显效32例,有效5例,无效2例。〔《陕西中医》1991;12(11):510〕
【茶疗食谱】
1、高良姜粥
[材料]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
[做法]先煎高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空腹服食。
[养生提示]出自《饮膳正要》。具有温中散寒之效,用治胃寒作痛或寒霍乱、吐泻交作、腹中疼痛等。
2、高良姜香附鸡肉汤
[材料] 鸡肉250克,高良姜15克,香附12克,红枣4枚。
[做法] 鸡肉切去肥脂,放入开水中焯过,吊干水。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养生提示] 舒肝行气,祛寒止痛,对肝气犯胃或寒邪犯胃引起的胃脘胀痛、时有暖气、厌食呕恶、与情志有关者有效。
3、高良姜糯米粥
[材料] 高良姜30克,糯米60克。
[做法] 取高良姜锉细,加水500毫升,煎汁去渣,加糯米60克,煮粥食用,每日2次,每次一小碗。
[养生提示] 散寒止泻,用于寒湿型急性胃肠炎,症见 呕吐频繁,大便清稀不臭,腹胀喜按, 渴喜热饮,舌苔白腻。
4、干姜粥
[材料] 干姜3克,高良姜5克,粳米100克。
[做法]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成粥。
[养生提示] 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宜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呜腹泻等症。
5、藿香良姜茶
[材料] 藿香5g、高良姜2g、绿茶3g。
[做法] 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 和中胜湿。
[用途] 疟疾寒热并作。
[来源] 来源于《鸡峰普济方》。
高良姜图片

高良姜

高良姜图

高良姜饮片

高良姜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