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小麦
【药材名称】浮小麦【拼音名称】Fu Xiao Mai
【别名】浮水麦、浮麦。
【科属】为禾本科植物小麦未成熟的颖果。
【产地】各地均产。
【性味】【性味、归经】甘,凉。归心经。
【功效】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中成药】共有 19 种中成药使用浮小麦: 更年安 夜宁糖浆 虚汗停颗粒 夜宁口服液 更年安胶囊 更年安片 解郁安神颗粒 夜宁颗粒 稚儿灵冲剂 解郁安神冲剂等。
【应用】
1、自汗,盗汗。本品甘凉入心,能益心气、敛心液;轻浮走表,能实腠理、固皮毛、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凡自汗,盗汗者,均可应用。可单用炒焦研末,米汤调服。治气虚自汗者,可与黄芪、煅牡蛎、麻黄根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治阴虚盗汗者,可与五味子、麦冬、地骨皮等药同用。
2、骨蒸劳热。本品甘凉并济,能益气阴,除虚热。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常与玄参、麦冬、生地、地骨皮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研末服,3~5g。
【注意事项】表邪汗出者忌用。
【采收加工】收获时,扬起其轻浮干瘪者,或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晒干。生用,或炒用。
【炮制工艺】拣去杂质,筛净灰屑,漂洗后晒干。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本品含淀粉53%~70%,蛋白质11%,糖类(蔗糖、葡萄糖、棉子糖、麦芽糖、蜜二糖)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蛋白分解酶及微量维生素B、E。
【茶疗食谱】
1、花旗参浮小麦炖竹丝鸡
[材料]花旗参3克,浮小麦10克,石斛3克,竹丝鸡150克,姜片适量。
[做法]将竹丝鸡去毛、去内脏,洗净飞水切块,花旗参洗净蒸软切片,与洗净的浮小麦、石斛、姜片放入炖盅内,加清水300ml,武火隔水炖2小时即成。
[功效]益气养血,滋阴除烦。
[用途]虚火炽盛,烦躁失眠,口干舌燥,消渴,咽干者;或兼见血虚表现者如面色萎黄等。但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2、黑豆小麦煎
[材料]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
[做法]将两物同煮煎,去渣即成。
[功效]祛风清头目,益肝养心气。
[用途]凡因风热上扰而心肝血虚,以致引起头目眩晕、多汗心悸、烦燥不宁者,皆可饮用。
3、豆麦汤
[材料]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莲子7粒,黑枣7个。
[做法]先煮黑豆、小麦取汁去渣,用豆、麦汁再煮莲子、黑枣至熟。亦可放入冰糖少许。
[功效]敛汗益心肾。
[用途]凡因心肾不安而引起的心烦夜寐盗汗、神疲乏力、记忆减退、健忘等症。可辅饮此汤。
4、浮小麦茶
[材料]浮小麦30克,茯苓、麦冬各9克。
[做法]按上述药物用量比例,加10倍量,研成粗末。每取50克,放热水瓶中,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20分钟后,代茶随意饮服。
[功效]养心安神。
[用途]心慌,自汗,盗汗。但虚寒证忌用。
[来源]《食物中药与便方》
5、浮小麦粥
[材料]粳米100克、浮小麦50克、冰糖5克。
[做法]将浮小麦、粳米分别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锅中加入约1000亳升冷水,将浮小麦和粳米放入,用旺火煮沸成粥;加入少许冰糖,搅拌均匀,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固表止汗,益气除烦。
[用途]同于妇女脏躁不安诸证。
6、浮小麦猪心汤
[材料]浮小麦25克、大枣5枚、猪心1个、桂圆肉6克。
[做法]猪心对边切开,洗净积血,大枣去核,上料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煲1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宁心安神,健脑益智。
浮小麦图片

浮小麦

浮小麦

浮小麦

浮小麦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