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药材名称】丁香【拼音名称】Dingxiang
【别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鸡舌香。
【科属】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产地】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散寒止痛。
【中成药】共有 373 种中成药使用丁香: 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 复方达克罗宁薄荷溶液 康齿宁乳膏 丁硼乳膏 丁香罗勒乳膏 复方薄荷柳酯搽剂 复方薄樟桉油溶液 紫雪 龟龄集 按摩乳等。
【应用】
1、胃寒呃逆、呕吐。本品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治虚寒呃逆,常与丹参、生姜柿蒂配伍,如丁香柿蒂汤;治虚寒性呕吐,可与白术、砂仁等同用。治疗妊娠恶阻,常与人参、藿香同用。如遇胃热呕呃,因本品性温,则不宜应用。
2、脘腹冷痛。本品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胃寒脘腹冷痛,常与延胡索、五灵脂、橘红等同用。
3、阳痿,宫冷。本品辛温,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以治肾虚阳痿、寒湿带下,可与附子、肉桂、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此外,丁香与肉桂等分,共研细末,名丁桂散。外用有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
【配伍效用】
1、丁香配伍肉桂:丁香温肾助阳;肉桂补命门之火以助阳。二者合用,温肾助阳之功效更强,用于治疗肾阳虚衰之阳痿。
2、丁香配伍吴茱萸:丁香温胃止呕;吴茱萸温中理气止痛。二者合用,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胃寒之呕吐、腹痛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1~3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采收加工】一般于9月至次年3月间 ,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即可。
【炮制工艺】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及少量α-与β-丁香烃;其次为葎草烯、胡椒酚、α-衣兰烯。花蕾中尚含有4种黄酮衍生物,皆为黄酮甙元,其中两种为鼠李素及山萘酚;另有齐墩果酸、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异番樱桃素亭等。
2、药理作用:本品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减轻恶心呕吐,缓解腹部胀气,为芳香健胃剂;其水提取物、醚提取物均有镇痛抗炎作用;丁香酚有抗惊厥作用;其煎剂对葡萄糖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并有较好的杀螨作用;另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凝、抗血栓形成、抗腹泻、利胆和抗缺氧等作用。
3、毒副作用:丁香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8g/kg;丁香油给小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1.6g/kg;丁香油酚给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为1.93g/kg。
煎剂的中毒症状为呼吸抑制及后肢无力。丁香油的花生油溶液5g/kg 给犬口服,可使之发生呕吐而死亡。尸检发现胃底及幽门部黏膜红肿,并有溃疡及出血点,十二指肠部亦有类似现象,肺、肝、肾均有淤血。当剂量减为2g/kg 时,仅发生呕吐而不致死亡。丁香油酚的中毒症状为后肢麻痹,尿失禁,兼有血尿,病理解剖可见上消化道有出血状态,少数黏膜有溃疡,各内脏及腹膜、肠系膜均有明显充血。
【临床应用】
1、治疗偏头痛:细辛0.9g,公丁香3粒,瓜蒂7个,赤小豆7粒,冰片0.2g,麝香 0.1g,共为细末,取黄豆大药末放入患侧鼻腔,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陕西中医》1983;4(6):15〕
2、治疗急性胃肠炎:吴萸子30g,丁香6g,胡椒30粒,共研细粉,每次1.5g,调适量凡士林敷脐部,每日换药1次。一般外敷1~2次可痊愈。〔《新中医》1974;(1):41〕
3、治疗泄泻:丁香25个(约2g)、草果1枚(约4g),打碎,分别炒焦黑存性并研细末,白面粉250g 炒至焦黄,加入食糖200g,乘热在锅内搅匀,成颗粒状,每次2~3匙,小儿酌减。治疗180 例,痊愈14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8):29〕
4、治疗妊娠呕吐:丁香15g,半夏20g,共为细末,以生姜30g 煎浓汁调成糊状,取适量涂敷脐部,胶布固定。1日后呕吐渐止,再敷3日纳食如常。〔《中级医刊》1987;22(10):44〕
5、治疗小儿泄泻:丁香30g,荜拨10g,胡椒、肉桂、吴茱萸各5g,车前子(炒)20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00~300mg,置脐窝内,胶布固定,1~2天换药1次,治疗小儿泄泻,疗效较好。〔《广西中医药》1988;11(1 ):13〕
【茶疗食谱】
1、丁香鸭子
[材料] 净鸭子1只(约重1500克),丁香6克,白菜心250克,西红柿150克,酱油15克,料酒12克,葱、姜各15克,香油20克,植物油750克,精盐、味精、白糖、胡椒面适量。
[做法]鸭子洗净,沥干水分。白菜心、西红柿洗净。葱切段,姜切片。鸭子用料酒、酱抽、盐、白糖、胡椒面、丁香、葱、姜。味精拌匀,腌渍入味(约2小时)。把鸭子取出用钩子钩住,挂在透风处晾干(盆内的调料留用),待鸭皮晾于后,把腌鸭子的调料塞入鸭腹内,上展用旺火蒸烂取出,拣去葱、姜、丁香。白菜洗净,切成细丝,放上白糖、醋、香油,拌匀人味,围在盘子边上。西红柿洗净后切成厚片,围在盘边白菜外圈。烧热植物油,把鸭炸透至皮酥,捞起,剁成块放在盘中,仍摆成鸭的形状即成。
[养生提示] 滋肾助阴,补阴生津。适宜于食欲不振、心烦口渴、疲乏无力、胃中呃逆、腰膝酸软者食用。
2、丁香姜糖
[材料] 冰糖(或白砂糖)50克,生姜未30克,丁香粉5克,小磨麻油适量。
[做法] 将冰糖(或白砂糖)加水少许放砂锅中,文火熬化,加生姜末、丁香粉调匀,继续熬至挑起不粘手为好。另备一大搪瓷盆,涂以小磨麻油,将糖倒入摊平。稍冷后趁软切作50块。
[养生提示] 降逆止呕。适宜于胃寒型呕吐、呕逆、胃疼等症。
3、丁香柿蒂茶
[材料] 丁香1g、柿蒂2g、花茶3g。
[做法] 用丁香、柿蒂的煎煮液2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 散寒理气降逆。
[用途] 外感寒邪咳噫不止、哕逆不定。
[来源] 来源于《简要济众方》。
4、丁香茶
[材料] 丁香2g、花茶3g。
[做法] 用15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 温中,暖肾,降逆;抗菌,驱虫,健胃,止牙痛。
[用途] 呕吐、呃逆;心腹冷痛;泻痢;疝气;牙痛。
[来源] 传统药茶方。
5、丁半茶
[材料] 丁香1g、半夏3g、花茶3g、白糖10g。
[做法] 用200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 温中止呕。
[用途] 小儿吐逆。
[来源] 来源于《百一选方》。
丁香图片

丁香

丁香原植物

丁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