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中药材 > 活血化瘀药 > 丹参

丹参

【药材名称】丹参
【拼音名称】Dan Shen
【别名】郄蝉草、赤参、木羊乳、逐马、奔马革、山参、紫丹参、红根、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红参、烧酒壶根、野苏子根、山苏子根、大红袍、蜜罐头、血参根、朵朵花根、蜂糖罐、红丹参。
【科属】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分布于华东、华北及湖北、江西、贵州、广东、辽宁、陕西、甘肃。生于山坡、沟旁向阳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中成药】共有 839 种中成药使用丹参: 肾衰康灌肠液 加味八珍益母膏 复方活脑舒胶囊 利脑心胶囊 心可舒片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心元胶囊 益心舒胶囊 康尔心胶囊 心可宁胶囊等。
【应用】
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丹参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临床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产后瘀滞腹痛。因其性偏寒凉,对血热瘀滞之证尤为相宜。可单用研末酒调服,如《妇人大全良方》丹参散;亦常配川芎、当归、益母草等药用,如宁坤至宝丹(《卫生鸿宝》)。若配吴茱萸、肉桂等用,可治寒凝血滞者。
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及风湿痹证。本品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如治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可配伍砂仁、檀香用,如丹参饮(《医学金针》);治癥瘕积聚,可配伍三棱、莪术、鳖甲等药用;治跌打损伤,肢体瘀血作痛,常与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如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风湿痹证,可配伍防风、秦艽等祛风除湿药用。
3、疮痈肿毒:本品性寒,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痈,可用于热毒瘀阻引起的疮痈肿毒,常配伍清热解毒药用。如治乳痈初起,可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如消乳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热病烦躁神昏及心悸失眠。本品入心经,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除烦安神,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用于热病邪入心营之烦躁不寐,甚或神昏,可配伍生地、玄参、黄连、竹叶等;用于血不养心之失眠、心悸,常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用法用量】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配伍效用】
1、丹参配伍丹皮:丹参味苦微寒,活血祛淤、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丹皮苦辛性凉,清热凉血、和血消淤。丹参功擅活血化淤,祛淤生新;丹皮长于凉血散淤,除阴分伏火。二者伍用,共奏清热凉血、活血祛淤之功效,用于治疗热入营血之斑疹热毒、吐血、衄血、下血、皮下淤斑;热壅血淤之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腹中包块以及阴虚发热、低热不退、夜热早凉等症。
2、丹参配伍三七:丹参活血化淤、凉血消痈止痛,化淤而不伤正;三七止血散淤、消肿定痛。二者伍用,共奏活血化淤、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腹疼痛、胸痹、癥瘕等因血淤所致者以及跌打损伤之肿胀疼痛。
3、丹参配伍生地、黄连:丹参安神除烦而凉血;生地清热养阴而生津;黄连清心除烦。三者伍用,共奏清热除烦安神、养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生热之手足心热、口渴、心烦失眠等症。
4、丹参配伍五味子:丹参安神除烦而凉血;五味子宁心安神而生津。二者伍用,有安神除烦、凉血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心经有热所致之心烦失眠等。
5、丹参配伍香附:丹参活血祛淤、凉血消痈、止痛、养血安神;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二者伍用,有疏肝解郁、活血通络、调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不舒、气滞血淤之胸胁疼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注意事项】反藜芦。孕妇慎用。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以秋季采挖质量较好。栽培品于种植第二、三年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将根摊开曝晒,晒至五、六成干时,集中堆放2~3天,经发热出汗、内变紫红色后,再摊晒干透为止。
【炮制工艺】
1、丹参片将原药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成2mm薄片,干燥。
2、酒丹参取丹参片与黄酒拌匀吸尽,闷润,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kg丹参,用黄酒10kg。
3、猪心血拌丹参取猪心剖开取血,将黄酒与血混和,加入丹参拌匀吸尽,闷润至透,干燥。每100g丹参片,用猪心3只取血,黄酒30g。
【贮藏储存】
置干燥处,防潮,防霉。炮制品贮于干燥容器内。猪心血拌丹参量石灰瓮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含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紫丹参甲素、紫丹参乙素、丹参新酮、丹参醇Ⅰ、丹参醇Ⅱ、丹参醇Ⅲ、丹参酚、丹参醛等。水溶性成分主要含有丹参素,丹参酸甲、乙、丙,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
2、药理作用: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促进心肌缺血或损伤的恢复,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激活纤溶,对抗血栓形成;能保护红细胞膜。能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能保护肝细胞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有抗肝纤维化作用。能促进骨折和皮肤切口的愈合。能保护胃粘膜、抗胃溃疡。对中枢神经有镇静和镇痛作用。具有改善肾功能、保护缺血性肾损伤的作用。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杆菌、某些癣菌以及钩端螺旋体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毒副作用:丹参毒性较小。水提乙醇溶解部分,给小鼠一次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80.5±3.1g(生药)/kg;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6.7±3.8g/kg和61.5±5.3g/kg。丹参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48小时内,剂量为43g/kg组未见动物死亡,而64g/kg组10只动物死亡2只。丹参注射液用临床剂量的20~30倍,连续给家兔注射2周,未见毒性反应,体重、血象及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异常改变。2%丹参酮混悬液给小鼠灌胃0.5ml/只/天,连用14天;大鼠灌胃2.5ml/只/天,连用10天,均未见毒性反应。临床应用本品及其复方制剂,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口干、咽干、头晕、乏力、心悸、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等,多可自行缓解或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亦有应用丹参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皮肤过敏和肝损害各1例、休克2例的报告。
【临床应用】
1、治疗脑血管病:丹参、川芎、红花、赤芍、降香按2:1:1:1:1的比例配伍,制成注射液,每支5ml(含生药10g),每次5~10ml,溶于5%~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病50例,痊愈13例,显效18例,好转18例,死亡1例。有效率为97%,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新医药学杂志》1978;(11):18〕
2、治疗高脂血症:
a.丹参45kg,山楂22.5kg,草决明42.5kg,粉碎,水煎3次,浓缩成膏,放冷至60℃,入草决明粉2.5kg制片,每片含浸膏0.25g,相当于生药2.9g,每次2~4片,日服3次,4周为1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治疗77例,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河南中医》1983;(4):44〕
b.丹参20g,首乌10g,葛根10g,寄生10g,黄精10g,甘草6g,为1剂量,制成糖衣浸膏片20片(每片含生药3.3g),每日分3次口服,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140例,其降胆固醇显效率为80.85%,有效率为87.20%;降甘油三酯显效率为68.9%,有效率为80%;脂蛋白电泳显效率为56.36%,有效率为70.91%。〔《江西中医药》1983;(4):46〕
3、治疗传染性肝炎:丹参9g,当归9g,桃仁9g,郁金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2个月为1疗程。治疗60例,其降絮疗效为:用药后完全正常者16例,基本正常者10例,显效3例,恢复正常率为43.3%,总有效率为70%。〔《新医药学杂志》1975;(1):25〕
4、治疗肝脾肿大:
a.丹参根晒干后切片,水煎2次,过滤,滤液合并煎成30%~50%的煎剂,临用时酌加糖浆。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43例,肝肿大缩小者占44.4%,变软者为55.5%;脾肿大缩小者占48.8%,变软者占53.6%。且肝功能也得到改善。〔《中华医学杂志》1958;(6):542〕
b.丹参30~50g,当归15~30g,川芎9~15g,柴胡9~15g,青皮9~12g,炒三棱9~15g,莪术9~15g,水煎2次,浓缩至300ml,晚上空腹服1次,15天为1疗程。治疗门脉性肝硬化脾功能亢进7例,治愈5例,肝脾缩小2例。〔《中医杂志》1980;(7):31〕
5、治疗肾炎:
a.丹参9~30g,郁金、川芎各9g,赤芍、红花各9~15g,小蓟15g,黄芪、车前子各15~3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肾小球肾炎60例(急性48例,慢性12例),其中单用本药治疗者35例,加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25例。结果:对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有效率均为91.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山西医药杂志》1983;(5):286〕b.丹参20~30g,当归15~20g,川芎15~20g,益母草30g,赤芍15~2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慢性肾炎20例,完全缓解13例,基本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中医杂志》1983;(12):37〕
6、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丹参15g,麝香0.06g,川芎6g,血竭6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乳香9g,没药9g,三棱9g,莪术9g,香附9g,土鳖虫9g,麝香、血竭另包冲服,其他药物水煎,每日1剂,分3~4次口服。治疗13例,全部治愈。〔《新医药学杂志》1978;(10):19〕
7、治疗外伤性胸胁痛:丹参20g,当归尾、大黄各15g,乳香、没药各10g,三七末(冲服)3g。水煎2次,分早、中、晚3次服。加减:右胸胁痛加青皮10g,左胸胁痛加丝瓜络10g,身体壮实者加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各109g,年老体弱者改当归尾为全当归。治疗68例,结果痊愈66例,显效2例。最少服药1剂,最多服药5剂。〔《新中医》1997;29(2):48〕
【茶疗食谱】
1、丹参粥
[材料]丹参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丹参择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
[养生提示]活血化淤,凉血消痈,养血安神。适用于月经不调,血滞经闭,产后腹痛,恶露不净,症瘕积聚,肢体疼痛,疮痈肿痛,心烦失眠等。
2、丹参猪心
[材料]猪心250克,丹参15克,荸荠50克,韭黄10克,鲜汤40克,黄酒、精盐、味精、酱油、葱花、生姜末、蒜茸、胡椒粉、湿淀粉、白糠、食醋、精制油、麻油各适量。
[做法]将丹参洗净切成片,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取浓汁30克。猪心洗净,切成片,放入碗中,加入精盐、湿淀粉拌匀。韭黄去杂洗净,切成小段。荸荠去皮洗净,切成片。取一小碗,放入黄酒、精盐、味精、酱油、胡椒粉、白糖、鲜汤和丹参浓缩汁,兑成芡汁。淡炒锅上火,放入精制油烧至七成熟,放入猪心滑熟,倒入漏勺中控油。锅内留适量底油,烧热后入葱花、生姜末、蒜茸煸香,再放入荸荠煸透,倒入猪心,加入芡汁,撒上韭黄段,翻炒均匀,淋上食醋和麻油即成。
[养生提示]养心安神。适用于睡眠障碍等亚健康状态。
3、安心绝梦汤
[材料]皮尾参、茯苓、白术、菟丝子、酸枣仁、沙参、丹参各6克,芡实、山药、熟地各9克,五味子、莲心,陈皮各3克。
[做法]上述各料全部放入砂锅,加水煮。
[养生提示]安神健脑。梦多、神衰者宜睡前服,年龄过高者半量,生效后停服。
4、酸枣丹茶
[材料]酸枣仁5g、丹参3g、花茶1g。
[做法]用酸枣仁、丹参的煎煮液250ml,冲泡花茶饮用。也可不用茶。
[功效]清心除烦,养血活血。
[用途]冠心病伴虚烦失眠。
[来源]传统药茶方。
5、丹参茶
[材料]丹参5g、花茶3g。
[做法]用丹参的煎煮液2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抗菌,降血糖。
[用途]瘀血腹痛;骨节疼痛;症瘕积聚;月经不调,痛经;心绞痛;恶疮肿毒;迁延性、慢性肝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来源]传统药茶方。
6、丹参五味子茶
[材料]丹参5g、五味子3g、花茶3g。
[做法]用丹参、五味子的煎煮液300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和血养心安神。
[用途]神经衰弱。
[来源]传统药茶方。
7、丹参酒
[材料]丹参30克,白酒500克,蜂蜜少许。
[做法]将丹参洗净后放瓶中,加入白酒及蜂蜜,每日振摇1次,1周后可过滤饮用。每次10~20毫升,每日1~2次。
[养生提示]本酒功善活血化瘀通痹止痛。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胸闷胸痛,胸胁部跌打损伤之调整恢复期使用。
丹参图片
丹参原植物
丹参原植物
丹参原植物
丹参原植物
丹参
丹参
丹参图
丹参图
手机药源网 | 医药网址 | 医药招商 | 网上药店 | 医药展会 | 医保目录 | 药品说明书 | 联系我们 | 药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