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蟾酥

蟾酥

【药材名称】蟾酥【国家保护 2 类】
【拼音名称】Cha Su
【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
【科属】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
【产地】主产于我国河北、山东、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多为野生品种。
【性味】【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心经。
【功效】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中成药】共有 106 种中成药使用蟾酥: 血栓心脉宁 心可宁胶囊 梅花点舌丸 麝香保心丸 心宝丸 活心丸 喉症丸 咽喉消炎丸 牙痛一粒丸 咽速康气雾剂等。
【应用】
1、用于痧胀腹痛,吐泻,神昏。蟾酥辛温走窜,有开窍醒神、辟秽之功,故可治夏伤暑湿秽浊不正之气及饮食不洁所致的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甚则昏厥之证,常与麝香、丁香、苍术等配伍,如蟾酥丸。
2、用于恶疮,瘰疬,咽喉肿痛及各种牙痛。本品有毒,有良好的攻毒消肿止痛作用,外用、内服皆有良效。用治恶疮肿毒、痈疽疗疮等症,以之与雄黄、枯矾、朱砂等配伍,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丸,葱白汤下,甚效,如《外科正宗》蟾酥丸。治疗烂喉丹痧、喉风、乳蛾及咽喉肿痛,常与牛黄、雄黄、冰片等配伍,如六神丸。
3、近年用蟾酥治疗各种癌肿,有一定的攻毒抗癌、消肿止痛作用。如用治肝癌、肠癌、白血病、皮肤癌等,内服或外用,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临床亦用于呼吸、循环衰竭,有迅速而持久的升压作用,并有显著的兴奋呼吸作用。
【配伍效用】
蟾酥配伍朱砂、麝香、牛黄:蟾酥解毒消肿止痛;朱砂清心解毒;麝香芳香开窍、辟秽化浊、消肿止痛;牛黄清热解毒豁痰。诸药伍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热毒壅阻之喉痹失音、口舌腐烂、咽痛腮肿及痈疽疮疖等症。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内服:0.015~0.03g,多入丸、散用。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孕妇忌服。严重胃溃疡、胃炎慎服。外用时注意不可入目。
【采收加工】多于夏、秋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或放入缸中,用竹丝搅动刺激或用蒜、胡椒等物塞入其口,使刺激而分泌白浆,用竹刀刮下。将收集的白浆放入圆模型中晒干,为“团蟾酥”;或将白浆直接涂在箬竹叶或玻璃板上晒干,为“片蟾酥”,质量较佳。制剂一般采用酒制品。
【炮制工艺】
1、蟾酥粉:取原药材,捣碎,研成细粉。
2、酒蟾酥:取原药材,捣碎,用白酒浸渍,不断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蟾酥10kg,用白酒20kg。
3、乳蟾酥:取原药材,捣碎,用鲜牛奶浸渍,不断搅动至稠膏状,干燥,研粉。蟾酥每10kg,用牛奶20kg。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有蟾酥毒素类如蟾毒、蟾毒配基脂肪酸酯、蟾毒配基硫酸酯等,蟾毒配基类、蟾毒色胺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如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肽类、肾上腺素等。
2、药理作用:
⑴蟾毒类有洋地黄样的强心作用,小剂量能加强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大剂量使心脏停于收缩期。
⑵蟾酥及其所含成分有局部麻醉作用;以蟾毒灵作用最强,比可卡因大30~60倍而无刺激作用。
⑶蟾酥对大鼠甲醛-滤纸球肉芽肉肿具有抗炎作用;局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家兔,肌肉注射蟾酥9mg/kg有良好治疗效果。
⑷蟾酥具有短暂降压继之使血压升高的作用。脂蟾毒配基、蟾毒灵等具有显著兴奋呼吸和升压作用;其中脂蟾毒配基临床作呼吸兴奋剂。
⑸蟾酥和蟾毒配基类化合物有抗肿瘤及抗白血病活性,但效果不稳定。治疗和放疗时如与蟾酥制剂合并使用,能不同程度地防止白细胞下降,对已下降者可回升不再下降。
⑹大剂量服用蟾酥及其制剂易引起呼吸急促、肌肉痉挛、心律不齐,最终导致麻痹而死亡
3、毒副作用:蟾酥用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是:腹腔注射为36.24mg/kg,静脉注射为41.0mg/kg,皮下注射为96.6mg/kg。
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蟾酥后小鼠出现呼吸急促、肌肉痉挛、惊厥、心律不齐,最后麻痹而死。临床应用本品,服用剂量偏大或注射速度太快时可有中毒反应,中毒症状出现的时间多在用后30~60分钟。
本品中毒的症状表现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流涎,口腔黏膜可出现白色斑块,部分病人可有腹痛腹泻、水样便、甚者脱水;头痛、头晕、嗜睡、口唇及四肢发麻、膝反射迟钝或消失,但患者神志多清楚,严重者可因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而发生惊厥;心悸、心慌、心率减慢或呈窦性心动过速、并伴窦性心律不齐,心电图可见房室传导阻滞、S-T段下降、T波变形等洋地黄所致典型改变,严重的传导阻滞可导致阿-斯综合征;中毒晚期可出现呼吸急促、变浅变慢、不规则,口唇青紫,终至呼吸衰竭,昏迷而死亡。
一般中毒症状经有效治疗后1~12小时多逐渐消失。如未能及时治疗,则病情发展迅速,重度中毒患者可于服本品后迅速出现烦躁不安、抽搐、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体温不升、汗出、脉搏细弱、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蟾酥误入眼中可引起眼睛红肿、剧烈疼痛、羞明流泪、甚至失明。
阿托品对蟾酥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肾上腺素则无效。蟾酥经煮沸毒性大减。
临床曾有服用六神丸过量致休克的报告;亦有内服蟾蜍引起剥脱性皮炎以及用蟾蜍皮敷眼致心房纤颤的报告。
中毒救治:
⑴催吐、洗胃、导泻,以减少毒物吸收。必要时高压灌肠,内服蛋清等保护剂,并大量饮水或饮浓茶。
⑵酌情补液,促进毒物排泄。并给予大量的维生素B1、B6、C,有尿后加入适量氯化钾缓慢静脉滴入。
⑶如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1mg,重者静脉注射,轻者皮下注射,每日3~4次。如效果不明显或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先兆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等渗葡萄糖溶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如有室性心动过速时可加用利多卡因,以防止发生室性颤动;休克者可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⑷若误入目中,应先用大量冷开水冲洗,再用紫草汁滴洗。亦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冲洗,并酌情用抗生素或可的松类眼药点眼。
⑸中草药治疗:①鲜芦根120g,捣汁内服;②生大黄15g,煎汤代茶频服。
【临床应用】
1、治疗频发性早搏:将蟾酥用胶囊分装或制成片剂,每粒(片)含蟾酥1mg。开始每次口服1mg,日服3次,如见效,从第四日起每次剂量增至2mg,如仍无效,于第七日再增量至3mg,以后不再增加剂量。疗程1个月。治疗频发性早搏80例(室上性19例,室性61例),显效26例,有效29例。室性早搏的有效率为68.9%,室上性早搏的有效率为68.4%;病因为器质性心脏病者有效率为69.6%,原因不明者为67.6%。〔《中华心血管病杂志》981;(3):227〕
2、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干蟾粉每次1.0g,强地松每次10~15mg,每日3次口服;紫金锭每次2片,日服2~3次。治疗13例,治愈7例,有效6例,多数在用药后10天内粒细胞开始下降。〔《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2):35〕
3、治疗白血病:125g重蟾酥15只,去内脏洗净加黄酒1500ml,放瓷罐中封闭,置入铝锅内加热,煮沸2小时,过滤备用。成人每次15~30ml,每日3次,饭后服,儿童酌减。连续用药直至症状完全缓解,其后服药15天,间歇15天,在治疗过程中不用其他抗白血病药,但需配合抗感染、输血等。治疗32例,完全缓解8例,基本缓解24例。〔《辽宁中医杂志》1984;8(4):18〕
4、治疗皮肤癌:蟾酥10g,研细,放入30ml生理盐水中,浸泡10~48小时后,蟾酥成糊状,再加入外用的磺胺软膏拌匀,制成含10%或20%的软膏备用。肿瘤周围以75%乙醇消毒后,将软膏均匀地涂肿瘤上。治疗40例,19例癌肿消失,活检后未发现癌细胞,有效率为47.5%,五年治愈率为22.5%。〔《肿瘤防治研究》1980;(2):57〕
5、治疗神经性皮炎用1%蟾酥酊涂患处,每日2~3次。治愈经多种方法未能治愈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8例,对明显苔癣样硬化者效果较好。〔《浙江中医杂志》1985;(9):403〕
6、治疗结核性瘘管:蟾酥0.1g磨细过筛,加香油100ml搅匀,装瓶备用。用细导尿管插入瘘管引流后,再用纱条浸本药充填伤口,保留1~2小时,开始每日换药1次,以后隔日1次。治疗40例,临床痊愈36例(其中3个月以内痊愈者20例),好转4例。〔《中药通报》1981;6(6):35〕
蟾酥图片
蟾酥
蟾酥
蟾酥药材来源---蟾蜍
蟾酥药材来源---蟾蜍
蟾酥药材
蟾酥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