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粉
【药材名称】蚌粉【拼音名称】Bang Fen
【别名】蚌蛤灰、蜃灰、蚌壳粉、蚌壳灰。
【科属】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贝壳制成的粉。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性味】【性味、归经】咸,寒。归肺、肝、胃经。
【功效】清热燥湿,化痰消积。
【应用】
1、用于湿热诸证。治疗湿热带下,症见带黄、质稠厚、腥臭者,常与黄柏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同用;治疗大便漏血,湿热痢疾,常与马齿笕、槐花等同用、治疗膀胱湿热,尿频、尿急、尿血,常与地榆、小蓟、大蓟等同用。
2、治疗痰饮咳喘,胃痛呃逆。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3-6g。外用:适量,干糁;或调敷。
【注意事项】《本草汇言》:“诸病属脾肺虚寒而无火者,须禁用之。”
【采收加工】
【炮制工艺】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捣碎,研粉或煅后研粉。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各种河蚌的贝壳,常含微量的锶。它们有强大的集积锶的能力,故水中有否被Sr污染,可由分析其壳中的Sr而知之。
2、药理作用:加蚌壳粉喂养大鼠及小鼠,皆无增进体重的作用。其吸收率为14.45%,绝对吸收量为12.67毫克,比磷酸氧钙组和对照组高,股骨X线片及钙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骨质钙化好,故蚌壳粉的钙有一定效用。锶的作用与钙相类似,但较弱而毒性也较低。以往认为其有毒性,可能与其中含有钡所致,锶很少吸收(主要在胃中吸收),血中之锶排泄也很快,如同时注入钙可促其排出,进入体内主要贮藏于骨胳中,能抑制骨的钙化。只有放射性锶有临床用途
【临床应用】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将蚌壳研粉置铜锅中干炒,待药粉呈黄褐色,腥味挥发殆尽后冷却过筛。每服1~2克,白天每小时1次,1日12~14次,4~8周为一疗程。治疗41例,服药14~79天不等。结果上腹部疼痛消失者28例,减轻者7例;上腹部压痛消失者23例,减轻者6例;X线复查21例,龛影消失者9例,变形消失者1例,龛影缩小者6例。
蚌粉图片

蚌粉原生态--蚌

蚌粉原料--蚌壳

蚌粉原料--蚌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