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中药 > 白扁豆

白扁豆

【药材名称】白扁豆
【拼音名称】Bai Bian Dou
【别名】藊豆、白藊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羊眼豆、凉衍豆、白藊豆子、膨皮豆、茶豆、小刀豆、树豆、藤豆、火镰扁豆、眉豆。
【科属】为豆科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
【产地】主产于江苏、河南、安徽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脾和中,化湿。
【中成药】共有 77 种中成药使用白扁豆: 参莲胶囊 参术儿康糖浆 健脾止泻宁颗粒 小儿健脾丸 婴儿健脾口服液 儿脾醒颗粒 肥儿口服液 儿宝膏 肥儿糖浆 健儿膏等。
【应用】
1、脾气虚证。本品能补气以健脾,兼能化湿,药性温和,补而不滞,适用于脾虚湿滞,食少、便溏或泄泻。唯其“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以本品作为人参、白术等药物的辅助。本品还可用于脾虚湿浊下注之白带过多,宜与白术、苍术、芡实等补气健脾除湿之品配伍。
2、暑湿吐泻。暑多夹湿。夏日暑湿伤中,脾胃不和,易致吐泻。本品能健脾化湿以和中,性虽偏温,但无温燥助热伤津之弊,故可用于暑湿吐泻。如《千金方》单用本品水煎服。偏于暑热夹湿者,宜与荷叶、滑石等清暑、渗湿之品配伍。若属暑月乘凉饮冷,外感于寒,内伤于湿之“阴暑”,宜配伍散寒解表,化湿和中之品,如香薷散(《和剂局方》)以之与香薷、厚朴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炒后可使健脾止泻作用增强,故用于健脾止泻及作散剂服用时宜炒用。
【注意事项】患寒热病者,不可食白扁豆。
【采收加工】
当果实由绿色变成白色或黄白色、且种子与果皮已经分离时即可采收,人工或机械脱粒均可,除净果皮及小瘪粒,晒至完全干燥,即可入药。还可以将扁豆置于沸水中煮至皮软后,在冷水中稍泡,取出,搓开种皮与仁,干燥,取其皮入药,即扁豆衣(仁也药用)。外观性状以子粒饱满、粒度均匀、色泽(黄白)一致、无虫口、嚼之有豆腥气为佳。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泛酸、酪氨酸酶、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A、B等成分。
2、药理作用:白扁豆水煎剂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水提物有抗病毒作用,而且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炎等有解毒作用;尚有解酒毒、河豚中毒的作用;血球凝集素B可溶于水,有抗胰蛋白酶活性;血球凝集素A不溶于水,可抑制实验动物生长,甚至引起肝区域性坏死,加热可使其毒性大减。
【茶疗食谱】
1、白扁豆粥
[材料]白扁豆60g(鲜品增至120g),粳米100g。
[做法]同煮为粥,至扁豆烂熟,
[用法]夏秋季可供早晚餐服食。
[功效]健脾养胃,清暑止泻。
[用途]适用于中暑发热,暑湿泻泄,脾虚乏力,食少便溏,肢肿带下等。
2、扁豆莲耳粥
[材料]白扁豆30克,莲子15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
[做法]把白扁豆、莲子、大米洗净,银耳用冷水发开后洗净切碎,加入适量的清水,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熬煮成粥食用即可。
[功效]益气健脾、滋阴醒神。
[用途]适用于春季疲乏无力、精神萎靡不振者食用。
3、白扁豆龙骨汤
[材料]猪龙骨500克、白扁豆50克、红枣8个、莲子10粒。葱、姜、盐。
[做法]
(1)白扁豆、莲子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红枣洗净。
(2)猪骨洗净,猪骨冷水下锅,水沸后,捞出洗去浮沫。
(3)将焯过的龙骨放入砂锅中,倒入适量清水,放入泡好白扁豆、莲子、红枣。
(4)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2小时左右,一锅乳白色的浓汤做好啦,喝之前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胃,益气补血。
[用途]适宜于气血不足,阴虚纳差者…
白扁豆图片
白扁豆原植物
白扁豆原植物
白扁豆
白扁豆
白扁豆粥
白扁豆粥
白扁豆图
白扁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