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合理用药 > 药品常识

用药无小事!避开这些药品使用误区

来源:山东省药监局官网 | 2025/7/24
日常生活中,感冒发热、慢病调理都离不开用药。但你是否知道,错误用药可能让药效“打折”,甚至威胁健康?今天就为大家揭开常见的用药误区,手把手教你科学用药。

误区一:多吃几片好得快?过量用药危害大

很多人觉得“加大剂量=加速康复”,比如感冒时加倍吃退烧药,或降压、降糖自行增加药量。但药物剂量是经过严格试验确定的,过量服用不仅无法缩短病程,还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例如,对乙酰氨基酚超量服用可能会造成肝损伤,降压药过量可能导致低血压、头晕甚至低血压性休克。正确做法:严格遵医嘱或按说明书剂量服用,切勿自行调整。

误区二:“混搭”吃药更有效?药物联用需谨慎

为了缓解多种症状,有人会同时服用感冒药、退烧药、止咳药,但有些复方制剂可能含有相同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叠加服用易导致成分过量。此外,部分药物或药物与食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例如,头孢类抗生素与酒精同服会引发致命的“双硫仑样反应”;布洛芬与华法林同时服用,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鼻出血等出血症状。正确做法: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确认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误区三:用果汁、茶水送药降低药效

饮料中的成分可能与药物“起冲突”:例如,西柚汁会抑制肝脏酶活性,导致降压药、降脂药在体内蓄积,增加肝肾负担;茶水含有的鞣酸会与铁剂、抗生素结合,降低药效;碳酸饮料则可能破坏肠溶片的药物结构,影响吸收。正确做法:用常温白开水送服药物,服药前后1小时内避免饮用其他饮品。

误区四:症状消失就停药,引起病情反复

抗生素、慢性病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必须按疗程服用。例如,感冒后自行停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残留,出现耐药情况,病情反复;擅自停服降压药,血压波动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正确做法:慢性病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抗生素需足量足疗程使用,即使症状消失也应服完剩余药量。

科学用药小贴士

读说明书:重点关注剂量、禁忌症、不良反应等关键信息。

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人用药需谨慎,优先选择儿童专用剂型,避免成人药物减量服用。

规范储存:避光、防潮、低温储存,过期药物切勿服用,应分类投放至“有害垃圾”。

及时咨询:服药后出现不适,或对用药有疑问,第一时间联系医生或药师。

用药安全无小事,每一片药都关乎健康。科学用药,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转发给身边的人,一起远离用药误区,守护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