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合理用药 > 老年用药

老年人服用降压药应警惕四大误区!

来源:药源网 更新时间:2017/6/6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血管疾病,如果血压控制不好还会引发很多并发症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合理健康的使用降压药,警惕四大误区!

误区一:心急降压。

有的老年人血压升高了,心急着把血压降下来,于是擅自加倍服药或数药并用,使血压骤降。有时候降压过快反而会给病人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脑梗塞。其实,降压药的起效时间有长有短,医生根据老年患者个体的血压情况来开的处方。一般降压效果在服药后一到两周才会见效,所以要慢慢接受治疗,不要自行调整用药量。当达到理想血压时,就可以长期按一定剂量服用,有的老年人坚持的比较好,在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是服用一种降压药。

误区二: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一些高血压患者认为,血压应该降得越低越好,殊不知降压过低伴随着不良反应增多,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血压过低器官灌注不足,引起缺血,从而诱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降压不是越低越好,达到140/90mmHg即可,老年患者应该适当放宽。

误区三:血压达标了就可以停药。

很多患者以为血压下降了病就治好了,可以停用降压药物了。停药后血压会上升,如果突然停药可能造成高血压急症,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甚至脑出血。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在减药过程中,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并长期服用药物。

误区四:不信处方擅自用药。

医生开出的处方,服药几天后血压还没降下来,患者就觉得医生开的药没用。于是偏信广告或者采用熟人治疗高血压的用药处方来服药,这样势必出现治不对症、药不对病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