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健康中心 > 养生保健

春天已知晓 春困该如何是好?

来源:药源网 更新时间:2017/3/28

清晨迎接着每一缕阳光,带着愉悦的心情走在上班的路上, 可是行走的路人当中不乏一些还带着睡眼惺忪的状态。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那照这种说法,我们这一年四季都是在睡眠的状态中度过的呗!既然春天是生命的开始,那么我们就不应该用迷糊的状态来度过。跟随小编来探索解决春困的答案吧!

中医认为,春困是季节交替时人体无法及时适应自然气候出现的正常症状,是一种亚健康状态。

“春气通于肝”,春季是肝气最为活跃的时候,肝旺常会导致肝火横逆犯脾克胃(木旺克土),致胃失受纳、脾失健运。后天之本脾胃受伤,气血生成不足;肝火偏旺导致肝不藏血、养血,五脏六腑失却滋养,故常出现乏力、头晕等。

睡眼惺忪

冬季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汗腺处于相对收缩状态。随着气温回暖,皮肤毛孔舒张,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再加上春季白天变长、夜晚变短,人的睡眠时间也相对缩短,所以就会出现春困的现象。亚健康人群春困的感觉会更加明显,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状态,适应能力更差。

哪些体质的人群易困?

中医认为,湿热体质、肝郁脾虚、肝胃不和的人因为湿困脾胃,或者脾胃相对虚弱,造成气血亏虚,易出现疲劳、乏力、头晕和昏昏沉沉的春困现象。

西医认为,多种与神经-内分泌网络相关的疾病,比如焦虑抑郁状态、胃炎、咽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等的病人因为季节性激素等分泌失调,机体适应能力减弱,从而出现比较明显的春困症状。此外,较多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肾脏病、肝病、胃病等病人,机体长期处于营养供应不足或代谢紊乱,进入春季后,各个系统的新陈代谢逐渐旺盛,导致春困现象比较严重。

有什么样的好方法可以解决春困的问题呢?

早睡早起,广步于庭。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生成、转化、代谢,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动则生阳”,在风和日丽之时,闲庭信步,到户外进行踏青、爬山、跑步、骑自行车等活动,使人逐渐萌生健康向上的志向,这样就能使人体气机舒畅,气血调和,精神百倍。

怡情悦志,通达情志。春气通肝,故调理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可使肝气顺畅条达。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些兴趣爱好,如读书义理、益友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等,就可轻松愉快地度过春困季节。

多甘少酸,清淡可口。春季饮食养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酸味入肝,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饮食调养宜多甘少酸,清淡可口,尽量不要吃油腻、生冷的食物。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吸取丰富营养素,可使养肝与健脾相得益彰。

油腻食物会使人身体变“酸”,就会使人发困,所以平时要多吃一些碱性的蔬果,如马铃薯、香菇、洋葱、茄子、萝卜、花菜、藕、百合、香蕉、苹果、梨,可以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有效缓解“春困”。另外,像葱、姜、蒜等辛散之物可以适当吃,它们可以振奋人的阳气,缓解春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