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至22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学术论坛在浙江杭州召开。大会以“创新、包容、开放、规范、引领”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多种形式的广泛的学术交流,推广超声各领域的新技术及实用技术。
大会同步举行第二届“红杉杯”全国超声病例大赛,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诊疗科陈俊杰医师在大赛前期经过激烈角逐、层层筛选,在众多病例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决赛环节。
参赛病例“胆大包天,瘤之妖妖,造进现实——多模态超声诊断胆囊腺鳞癌”,获得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最终荣获超声病例大赛亚军。
△获奖证书及奖杯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诊疗科医师荣获佳绩,全面展示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诊疗科的专业技能水平及风采,尤其是在超声造影方面,充分体现了超声造影对肝脏、胆囊的精准诊疗拥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超声诊疗科蒋栋主任的带领下,不断提高超声诊疗水平,积极开展特色新技术: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超声引导下的精准治疗等。这些新技术的开展,在临床上反响良好,为临床提供精准的诊断依据和有力的保障,深受医生和患者广泛认可。
△陈俊杰医师比赛现场视频
三院新技术:超声造影
2019年以来,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诊疗科紧跟超声前沿技术,时任超声诊疗科郭佳主任带领团队开展以围绕肝胆专科为特色的超声造影技术以来,已完成数百例有关肝脏、胆囊方面的超声造影。2021年来此项技术更趋稳步发展,每月一百至两百人次超声造影。在临床上反响良好,深受医生和患者广泛认可。
作为国内23家关于胆囊超声造影多中心研究的大型三甲医院之一,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诊断科充分利用专科的专业优势,在超声造影良恶性息肉样病变的鉴别及早期胆囊癌的发现上有着丰富的诊断经验,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发现隐匿性的胆囊癌。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制定的胆囊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也肯定了超声造影对于胆囊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超声造影需要注射造影剂完成,和增强CT、增强磁共振类似。不同的是,超声造影所用的造影剂为微气泡形式,不能穿过血管内皮进入组织间隙,因此具有可重复性、准确性和无肾毒性,且检查费用较低。
链接:【东肝医线】超声造影助力精准诊疗 可发现早期肝癌和隐匿性胆囊癌
三院新技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诊疗科与感染科联合开展了肝脏无创的诊断技术——肝脏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在蒋栋主任和余姣主任带领下,对患者开展肝脏纤维化、脂肪定量检测,从无法通过彩超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肝脂肪含量到现今共同合作,通过点式剪切波对肝脏硬度、脂肪含量的精准测量,对诊断隐匿性肝脏慢性病变起到重要作用。
链接:【东肝医线】无创无痛,超声科开展新技术破解脂肪肝、肝纤维化诊断难题
病例分享
01
案例一
老年男性患者,因肾癌手术病史,在常规复查腹部彩超中,第一次在肝脏上发现占位的情况。患者十分担心病情,来到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超声诊疗科行超声造影检查。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实时观察病灶造影剂增强方式及回声强度变化。病灶于动脉期快速增强,大小为38×36mm,呈高增强,周边环状增强,门静脉期、延迟期呈低增强。
超声造影提示:肝占位(恶性可能性大,考虑转移性)。转移性肝癌超声造影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动脉期周边环状高增强,术后病理佐证为肾透明细胞癌肝转移。
△超声造影后图像:病灶动脉期中央向周围快速增强,呈放射状;门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增强
02
案例二
患者张某,男,62岁,体检偶然发现肝内实性占位,常规超声提示肝右叶结节,大小约为28×27mm,边界欠清晰,内回声不均匀。因本人曾经装过心脏起搏器,故无法行放射影像学检查。患者思想负担极重,迫切想得知肝脏病灶的良恶性,本人同意采用超声造影来协助诊断。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通过肝脏超声造影实时、动态显示:病灶于动脉期快速增强,大小约32×24mm,呈不均匀高增强,呈向心性增强,门静脉期呈欠均匀高增强,延迟期呈不均匀稍高增强,中心部分始终呈低增强,范围约7×8mm。
超声造影提示:肝血管瘤。超声造影能在较短时间内为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快速、精准的定性,避免患者行其他不必要的手段。超声造影在某种程度上能与增强CT、MRI检测水平相当,超声造影助力精准诊疗,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